最新消息公告
  • 【清冠一號門診|清冠一號哪裡買?】承恩中醫持續為您提供清冠一號!
  • 承恩和緯中醫診所 5月起門診表
  • 承恩中醫診所
  • 承恩大橋中醫診所

針灸傷科

20 5月, 2025

下背痛 (Low back pain)


承恩中醫診所 楊政勳醫師

下背痛是一種常見的痠痛症狀,平時會被統稱為腰痛,常見的疼痛範圍會從第一腰椎到第五腰椎,是由多重病因引起,並非單一病因,最大宗是因肌肉拉傷所引起,但也會有骨骼、神經,及其他原因所引起的下背痛,需要透過醫師診斷。

【 急性下背痛及慢性下背痛 】

一般將下背痛以發生的時間長短分為急性下背痛慢性下背痛發生時間在三個月內的為急性下背痛,發生時間已經超過三個月的為慢性下背痛

  • 急性下背痛常見的原因有搬重物引起的腰部扭傷、撞擊引起的腰部挫傷,以及工作引起的肌肉緊繃等。
  • 慢性下背痛則會見於椎間盤突出、腰椎滑脫、骨質疏鬆引起的壓迫性骨折、僵直性脊椎炎,甚至還有其他非肌肉骨骼引起的腰痛,例如:腎泌尿道結石、骨盆腔發炎、腫瘤、結核菌感染。

【 常見的下背痛原因 】

持續的工作勞損、姿勢不良,引起腰部肌肉僵硬緊繃,更甚者會導致椎間盤突出,而出現麻脹的神經症狀,或是固定姿勢過久,突然一個劇烈動作,導致腰椎小面關節錯位,引起周圍韌帶的發炎,而動彈不得。

臨床上也會遇到一部分患者因為髂骨、薦椎的錯位,牽拉到髂腰韌帶、薦髂關節、腰方肌等周圍的組織,而引起下背痛。

 通常結構因素引起的腰痛約佔97% 

  • 下背組織的扭傷、拉傷、挫傷
  • 腰椎椎間盤突出、椎間狹窄壓迫
  • 腰椎小面關節錯位、發炎
  • 腰椎滑脫
  • 骨質疏鬆引起的壓迫性骨折

 非結構性腰痛,約佔1-2% 

  • 免疫系統攻擊引起的僵直性脊椎炎-會有晨間僵硬
  • 癌症引起的骨轉移
  • 結核菌侵犯到骨頭
  • 帶狀皰疹

 臟器引起的腰痛,約佔1-2% 

  • 腎結石
  • 腎盂腎炎
  • 骨盆腔疾病
  • 膽囊疾病
  • 胰臟疾病

【 下背痛的治療 】

常見的結構性腰痛 來說:

  •   針 灸  

一部分的患者是因為肌肉僵硬緊繃引起的長期腰痛,因此我們可以透過 ꕤ 針灸 來放鬆局部的肌群、筋膜,例如:針刺腎俞、大腸俞、氣海俞、命門、腰陽關、華佗夾脊,除此之外,一些遠處的穴道,像是委中穴、承山穴、腰痛點,也都能放鬆腰部肌群,緩解腰部的不適

  •   整復手法  

若是因為骨頭、關節面的錯位,會透過 ꕤ 整復手法 去調整骨頭回到正位,緩解局部關節的壓力,及放鬆因錯位造成的肌肉、韌帶緊繃,常見的有髂骨錯位造成的髂腰韌帶、腰大肌緊繃疼痛、薦髂關節錯位引起的薦髂關節炎。

  •   中 藥  

同時,也會建議患者 ꕤ 服用中藥 來治療下背痛,以中醫理論來說,慢性的下背痛患者多有腎氣虛弱的問題,因此可以服用濟生腎氣丸、杜仲、續斷、桑寄生、狗脊等藥物來固腰腎

除此之外,有一類型的下背痛患者,會因為天氣、季節的變換,而引起腰部痠痛,或是腰痛加劇,這類患者多是受到風、寒、濕等外邪侵襲,外邪受到外界氣溫、濕度變化而加重症狀,因此可以服用獨活寄生湯、羌活勝濕湯等來祛除風寒濕邪

若是因為骨質較弱造成的壓迫,可以使用補骨脂、骨碎補、龜板等藥物來補骨頭,還可以合上一些活血化瘀、放鬆肌肉的藥物,但 ⛧ 鑑別診斷的工作還是要交給醫師,切勿自行隨便服用藥物,以免耽誤病情喔!

【 下背痛的衛教 】

  • 日常生活中應注意自身姿勢彎腰駝背、翹腳、站三七步容易讓髂骨錯位,或是讓腰部承受過多壓力。
  • 坐沙發時不能坐太深,也不能坐太矮的凳子,會加重腰部的負擔
  • 搬重物時應蹲下搬,透過臀部、下肢的力量,將重物搬起,而非彎腰去搬,這樣的搬法會容易閃到腰,甚至會讓腰部承受過多壓力,長期下來可能會引發椎間盤突出。
  • 勿長時間久坐,長時間久坐會導致大腿、髂骨前側的肌群過於緊繃,腹部及核心肌群無力,進而導致骨盆前傾,引起腰痛。
  • 平時適度訓練自身的核心肌群來保護脊柱,讓腰部能更有力、軀幹更穩定,常見的核心運動有:棒式、側棒式、死蟲式、捲腹等。
  • 長期因為工作導致腰部緊繃的患者,可以透過瑜伽的貓牛式,或是平躺時左右旋轉下半身軀幹來達到放鬆腰部的效果。
推薦醫師

其他相關文章
針灸傷科
...

認識椎底動脈症候群

承恩和緯中醫診所 鄭達駿醫師 肩頸痠痛、頭暈頭痛、頻繁跌倒、突然感到膝蓋無力、眼睛不適,甚至出現吞嚥困難、構音障礙嚴重影響生活的症狀。 【 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 其實這些常與我們的頸椎有關,頸椎內有兩條重要的血管—椎動脈,這兩條血管向上走入大腦,供應我們後腦的循環,供應出問題時就容易出現上述不適症狀。 目前西醫藉由臨床症狀表現、血液檢查及影像學檢查,診斷為椎底動脈症候群(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  ꕤ 中醫藉由切診診斷  (相當於西醫的觸診) 《 難經‧二十八難 》:「督脈者,起于下極之俞,並於脊里,上至風府,入屬於腦。」脊椎傳統也叫龍骨,是督脈重要的一部份。上述那些頭暈頭痛、頻繁跌倒等神經症狀,都和大腦相關,也是督脈「入屬於腦」這一段出了問題。 《 靈樞‧經脈 》:「督脈虛則頭重,高搖之,挾脊之有過者。」也是在說明頸部這一段經絡不通的後果。 除了督脈,同時還有腎經和膀胱經也帶著腎水,向上滋養著大腦,因此還要處理五行和經絡的平衡,來維持生理正常的機能。 【 中醫治療 】   結構調整治療   中醫師於詳細評估後,施作 ꕤ 結構調整治療,在結構上調整骨頭、肌肉及筋膜的排列,確定頸椎的正位,並以推拿手法,確定經絡順暢,組織平衡穩定。   針灸及中藥治療    ꕤ 針灸 可以順暢經氣,讓經絡氣血的流通順暢,並滋養腦部。  依患者體質開立口服 ꕤ 中藥 服用,搭配龜鹿二仙膠維持韌帶的強壯,強筋健骨維持矯正後的狀態,減少再次錯位的機會。 《 素問•骨空論 》:「少陰上股內後廉,貫脊屬腎,與太陽起於目內眥,上額交巔,上入絡腦。」 腎經、膀胱經也通過相同路徑一同入腦,因此再調整經氣時,並不能只治療單一經絡,要配合五行、六經的變化隨證治之。 ・中藥方請由中醫師診斷後開立處方治療 臨床上經常有此類患者,分享一位案例,中年女性,體型豐腴,耳鳴、暈眩、頭部悶重多年、失眠疲倦、食慾不振、免疫力低下,切診確定頸椎輕微旋轉易位,當下治療調整其結構後,暈眩及頭部悶重隨即消失,耳鳴也緩解許多,下次回診時,患者表示其餘症狀也有改善,又經過了幾次針灸跟結構調整,理順經氣,患者已經兩年未有不適。 臨床上經常有苦於頭暈、頭痛等症狀的患者,藉由結構調整、針灸及服用中藥,按照五行平衡及順暢經氣的方式治療,常有不錯的療效。 推薦醫師 鄭達駿 醫師

發佈日期27 5月, 2025
針灸傷科
...

腰部椎間盤突出

承恩中醫診所 楊政勳醫師 【 什麼是椎間盤?】 椎間盤是脊椎骨與脊椎骨之間的柔軟而具有彈性的軟組織,會在椎體之間發揮避震的效果,可以吸收上下椎體的壓力,幫助脊椎彎曲時,不會摩擦或磨損。 【 何謂椎間盤突出?】 脊椎瞬間或是長期受到壓力,導致椎間盤前後的韌帶受傷,無法穩定關節、保護椎間盤在正確的位置,椎間盤就會移位突出,而且會變得脆弱、失去彈性,椎間盤的空間也可能因此變得狹窄。 如果椎間盤破裂、變形,甚至移位,就會壓迫到附近的脊髓或脊神經,產生相對應的症狀。 【 為什麼會椎間盤突出?】 提重物 姿勢不良 施力錯誤 外力撞擊(滑倒、摔倒) 退化性疾病 骨關節炎 僵直性脊椎炎 先天性異常 脊椎側彎 第四到第五腰椎,以及第五腰椎到第一薦椎,是腰椎中活動度最大的關節,因此損傷、退化的機率會較高,發生椎間盤突出的機率會比較大。 現在隨著3C產品的使用時間增加,不良姿勢會加速椎間盤的退化,頸椎椎間盤突出的患者也越來越多,好發族群常在45歲以上。 【 椎間盤突出的症狀 】 常見的為腰部疼痛,疼痛可能會延伸至臀部、腿部、腳底,甚至會有麻木、感覺異常、無力感,打噴嚏、咳嗽,或做一些特定動作會誘發症狀,使得症狀加劇。 頸椎椎間盤突出會影響到上半身,包括肩頸、膏肓痠痛,痛感甚至會延伸到手臂。 通常躺下會比較舒服。 人會向健康側傾斜。 深部肌腱反射減弱。 【 急性期的中醫治療 】 急性發作時,為中醫的「不通則痛」,局部的氣血不通暢,容易引起疼痛、麻木、無力等症狀  中 藥  急性期會先以疏通經絡、緩解疼痛為主要治療目標,在中藥上會開立行氣止痛、活血化瘀的藥物  針 灸  同時配合針灸疼痛處所經過的經絡穴道來加強循環 如:膽經的環跳、陽陵泉,膀胱經的委中、承山  傷科手法  我們也能透過推拿緩解因疼痛,或勞動而緊繃的腰部肌群 整復手法來減輕因椎間盤突出產生的椎間壓力,緩解神經的壓迫症狀 【 緩解期的中醫治療 】 在緩解期時,中醫認為腰部跟「腎」有關,長期的腰部反覆出力、勞動,容易引起腎氣的虛衰,同時,腎氣的衰弱,也會使得腰部的結構不穩定  中 藥  緩解期透過開立補腎、壯筋骨的中藥加強腎的功能,使得腰部的結構能趨向穩定  針 灸  同時配合針灸補充腎氣的穴位,如:命門、腎俞、太谿...等  灸 療  診所特別設置的灸療床會根據患者的身長,在床底的相對應處☀點燃艾灸,透過ꕤ艾草溫通的效果來薰蒸患者的脊椎,來補充身體的陽氣,能夠改善脊椎、督脈的循環,在緩解期時能透過灸療,改善腰部的不適、鞏固腎氣的功能 推薦醫師 楊政勳 醫師

發佈日期26 12月, 2024
針灸傷科
...

五十肩

承恩中醫診所 楊政勳醫師 肩關節卡卡、難以上舉、睡覺時肩膀疼痛,您是不是罹患「五十肩」了呢? 所謂五十肩,是「粘連性肩關節囊炎」的俗稱,平時也有人稱為「冰凍肩」 常見的症狀如:肩關節活動角度受限,難以上舉、摸到對側肩膀,嚴重時會無法扣到內衣、搔抓背部,甚至會痛到無法睡覺   五十肩的病程是漸進式的,大略會分為三期: (1)疼痛期:大概會持續半年至九個月,起初會是肩膀在上舉或是外展角度時引起疼痛,隨著時間推移,晚上疼痛的頻率、痛感會逐漸增加,導致影響睡眠。 (2)僵硬期:又稱結凍期,大概會持續四個月至一年,此時肩膀因關節囊沾黏的關係,活動角度會嚴重受限,日常生活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平時的一些動作,例如:梳頭、穿衣服、抓背,都會變得很困難。 (3)恢復期:或稱解凍期,此時肩膀的活動角度、日常功能會逐漸恢復,但如果要回復到正常,或是跟以前一樣的話,通常會需要比較久的時間,大概半年到二年,但此時如果透過積極治療及復健,除了可以減少肩部的不適感、增加肩膀活動範圍,還能縮短五十肩的病程。 引起五十肩的原因目前尚不明確,能確定的是會有一些高風險族群: (1)45-60歲 (2)女性 (3)有糖尿病、甲狀腺機能亢進、甲狀腺機能低下等疾病 (4)肩部有外傷史、骨折、手術    中醫治療五十肩   柔式整復手法 :來拆解關節囊中的沾黏,柔式整復手法相比於一般整復手法會更來的輕柔而不痛,治療過程會以痠的感覺為主,主要是透過患者與醫師的輕微出力拮抗來操作  中醫內服藥 :來調理身體引起關節囊發炎、沾黏的部分  針灸 :鬆解局部緊繃的肌肉來緩解患者的緊繃疼痛   推薦醫師 楊政勳 醫師 莊嘉豪 醫師 李長鴻 醫師 鄭達駿 醫師 陳靖允 醫師 李侑修 醫師 周子雅 醫師 程瀠萱 醫師

發佈日期24 4月, 2024
針灸傷科
...

中醫治療內外傷 快速恢復健康

承恩和緯中醫診所  莊嘉豪中醫師 有在中醫診所就診的病患多少都有發現一件事,為什麼筋骨疼痛來針灸,醫師卻要病人配合吃中藥呢?今天就來和大家分享內科和傷科的關聯性。  到底何謂「內傷、外傷」? 外傷主要是指外在皮肉筋骨的損傷為主,受傷的型態包括扭傷、骨折、脫臼等 內傷主要是內在氣血臟腑受到損傷,導致臟腑功能運作失常為主。 但在臨床上又常發生內傷引發外傷、外傷引發內傷,這也是為什麼部分醫師會選擇內外同時治療。 有些疾病都是內傷及外傷同時影響身體健康,如果單從內科處置效果稍慢,但單從針傷科處置進步到一個程度則會遇到瓶頸,若能內科、針傷科同時進行治療,絕對能讓病情快速獲得進步。這些常見內、外傷同時治療的疾病,包括: 冷氣房工作時,因久坐而造成體內氣機不暢,同時濕熱無處散失凝滯體內,雙手不斷敲打鍵盤引發關節勞損,如電腦肩、滑鼠腕。 做家務的同時,經常需洗抹布、洗菜等,寒濕由肌表進入體內,同時又因重複性的動作造成急慢性損傷,如媽媽手、五十肩等。 大太陽下揮汗工作,因解渴退火喝冰涼飲料,造成體內濕熱凝滯,身體的舊傷尚未痊癒,又伴隨工作之新傷,如腰痛、網球肘等。 現代人生活緊繃、壓力大及生活步調快速,最常忘記的就是照顧自己的身體;臨床上所見,小傷往往只需數次的治療就能獲得改善,但陳年舊傷則需要數週甚至數個月以上的治療時間,不只消耗金錢更耗磨精神。 病痛其實也是一種訊號,提醒我們該檢視一下自己的身體,中醫強調治未病,有任何的小病小傷痛千萬別拖延,如果有需要醫療照護也記得找具有執照的醫療人員就診,切勿病急亂投醫。 本文章刊登於中華日報 台南市中醫師公會專欄 推薦醫師 莊嘉豪 醫師

發佈日期05 7月, 2024
針灸傷科
...

顏面神經麻痺的注意事項與運動方法

承恩和緯中醫診所 許芳綺醫師 顏面神經麻痺是一種急性神經發炎,引發原因有很多種。最常見的是貝爾氏麻痺(Bell's palsy),發病原因常為感冒病毒感染,病發時會口歪嘴斜、眼睛閉不緊、流口水,甚至可能會味覺異常,耳後痛。 一般來說顏面神經麻痺發生後頭幾天內症狀會持續惡化,一週後才逐漸穩定而不惡化,在第二到第三週開始恢復,越早治療效果愈佳,最好是發病後能馬上治療。 【 注意事項 】 避免頭面部吹風,避免冷氣與電扇直吹頭面,可戴帽子、頭巾、口罩保護。 注意眼睛的保護:因眼瞼肌肉麻痺使得眼睛無法閉合,容易引起乾眼症或角膜受損。 ·平時戴保護眼鏡。 ·睡前點人工淚液,並戴上眼罩,以防止異物入侵。 ·勿揉眼睛。 避免進食堅硬的食物,如堅果類。 多食富含維生素的新鮮水果、蔬菜等,忌食烤炸辣等重口味食物。 睡眠充足,不要過度的疲勞,注意紓壓。 若是顏面神經麻痺合併有單側耳朵疼痛、單側耳殼或耳道長水皰,或是單側額頭紅疹、水皰,則需要去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 勤做臉部按摩 ·前額:用拇指由眉毛向上髮際方向按摩。 ·眼睛:自眉頭起,由上而下繞眼周一圈。 ·臉頰:由鼻側到太陽穴,由嘴角至耳中,由下巴至耳下。 ·嘴唇:唇部周圍環形按摩。 【 運動方法 】 向上抬眉,擠眉弄眼。 閉眼、眨眼。 吹口哨、嘟嘴、扮鬼臉、或嚼口香糖 推薦醫師 許芳綺 醫師 施穎 醫師 陳苡涵 醫師 莊嘉豪 醫師 李彥禛 醫師 程瀠萱 醫師 莊佩蓁 醫師 鄭達駿 醫師

發佈日期11 12月,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