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恩和緯中醫診所 鄭達駿中醫師
夏天本來就容易流汗,結果皮膚一片片紅紅的、癢癢的,甚至還滲出水,怎麼擦藥都好不了,真的快被濕疹逼瘋了!
最開始是手肘彎曲處、膝蓋後側,出現幾塊癢癢的紅疹,後來連耳後、腋下、乳房下緣開始搔癢,抓了之後皮膚都開始變的粗糙。一到晚上就更癢,甚至癢到睡不著,皮膚變得粗糙又脫皮,顯得又髒又不好看,真的好委屈。
西醫診斷與治療
在西醫方面,濕疹 (eczema) 是七種不同類型的皮膚炎的統稱。
▪︎ 西醫治療上主要包括外用類固醇藥膏、口服抗組胺藥、免疫調節藥膏、保濕與避免刺激物、光療或生物製劑。
▪︎ 然而,這些都只是症狀緩解,而非根治。有時候症狀反覆發作,譬如 ☀ 夏天最常見的異位性皮膚炎和汗皰疹症狀加劇,原本酷熱的夏天變得更加難熬,讓人心力交瘁。這時候,不妨嘗試中醫來找出體質的根本問題,進行更深層的調理。
【 中醫診斷與治療 】
在中醫來看,上述的七種「濕疹」是表現不同,根源可能類似。與 濕、熱、風、燥、氣血虛弱 等因素有關。常見的中醫辨證型態包括:
▪︎ 表現為:皮膚紅腫、滲液、癢痛難耐,伴有口苦、尿黃、大便黏膩。
▪︎ 常用方:甘露消毒丹、涼血消風散。
▪︎ 表現為:皮疹反覆、色淡、滲液不多但久不癒,常合併食慾差、腹脹便溏。
▪︎ 常用方:參苓白朮散、除濕胃苓湯。
・中藥方請由中醫師診斷後開立處方治療
▪︎ 表現為:以皮膚乾癢脫屑為主,夜間癢得更厲害,皮膚粗糙、乾裂。
▪︎ 常用方:當歸飲子、養血潤燥湯。
▪︎ 表現為:皮膚丘疹、小水泡,伴隨灼熱感,癢痛交加、舌紅苔黃膩。
▪︎ 常用方:消風散、苦參湯加減。
不論是哪一型,治療上都會依照體質調配個人化的藥方, ꕤ 外敷中藥 與 ꕤ 內服中藥 並重,從「 排濕 」、「 清熱 」、「 補脾 」、「 養血 」等方向著手。
【 生活保健 】
同時,生活中的保養也很重要:
濕疹不是皮膚表面的小問題,而是身體內部訊號的反應 調整生活、搭配正確治療,讓我們能跟這些紅癢小斑塊和平共處,甚至逐步遠離它的糾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