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公告
  • ✿ 三伏貼 ✿ 冬病夏治 ✿ 三伏貼的介紹與注意事項
  • 【清冠一號門診|清冠一號哪裡買?】承恩中醫持續為您提供清冠一號!
  • 承恩和緯中醫診所 5月起門診表
  • 承恩中醫診所
  • 承恩大橋中醫診所

內科

23 4月, 2025

流行性感冒


承恩中醫診所  楊政勳中醫師

【 流感是什麼?】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疾病,流感病毒分為A、B、C、D四型,在台灣主要引起季節性流行性感冒的為A型、B型流感病毒,其中A型以H1N1、H3N2兩種亞型為主。

【 流感症狀 】

流感症狀初期與感冒類似,都有呼吸道症狀,但流感的症狀會比感冒更嚴重,且病程發展更快,有部分患者可能會伴隨有噁心、嘔吐、拉肚子等腸胃道症狀,甚至會出現嚴重的併發症,導致死亡,最常見的併發症為肺炎,其他還可能併發腦炎、心肌炎,以及其他繼發性的感染,或神經系統的問題,所以如果出現「 一燒(持續高燒 2天以上)」、「 二痛(頭痛、明顯肌肉痠痛)」、「 三疲倦 ,就需要警覺是流感,不可怠慢。

▪︎  流感常見症狀 

發燒 肌肉痠痛 頭痛
全身疲倦無力 喉嚨痛
咳嗽 流鼻水

▪︎  通常流感會比一般感冒痊癒時間來得更長,會需要一個星期到數個星期的復原時間。

【 流感傳染途徑 】

飛沫傳染,流感患者打噴嚏、咳嗽產生的飛沫將病毒傳播給周圍的人,如果在密閉空間,或空氣不流通的空間,更容易造成病毒傳播,除此之外,也可能會因為手部接觸到被病毒污染的物體表面後,再碰觸到自己的嘴巴、鼻子、眼睛而感染

【 流感潛伏期 】

從被傳染到症狀出現,約1-4天,而在開始發病的前一天到症狀出現的3-7天內,都有傳染力,而幼童的傳播期可能更長。

【 流感流行期 】

在台灣,冬季是流感好發的季節,通常會從11月開始,流感疫情會逐漸上升,到農曆過年前後會達到高峰,3月後會逐漸下降,秋冬季節因為天氣冷,人多在室內空間活動,因空氣不流通,更容易讓病毒傳播。

 易受到流感病毒攻擊的高風險族群 

  • 嬰幼兒(尤其未滿5歲者)
  • 65歲以上長者
  • 居住於安養、長期照護機構的住民
  • 具有慢性肺部疾病(含氣喘)、心血管疾病、腎臟、肝臟、神經、血液或代謝疾病者(含糖尿病)、血紅素病變、免疫不全(含愛滋病毒帶原者)需長期治療、追蹤或住院者
  • 孕婦
  • 肥胖者(身體質量指數,BMI≧30)

【 流感的危險徵兆 】

  • 呼吸急促、困難
  • 發紺(缺氧、 嘴唇發紫或變藍)
  • 血痰
  • 胸痛、胸口不舒服
  • 意識改變
  • 低血壓

如有危險徵兆應儘速就醫,掌握治療的黃金時間。
由於嬰幼兒不善於表達身體的不舒服,照護者可以觀察小朋友有無呼吸急促或困難、缺乏意識、不容易喚醒及活動力低下,皆可做為判斷危險徵兆的重要指標。

【 中醫如何看待流感 】

流感因為具有特定季節流行的特色,以及染病患者症狀多相似,故我們稱為「時行感冒」,若症狀、病情更加嚴重,甚至造成死亡,我們稱為「瘟疫」或「疫癘」

以中醫來說,流感是因為外邪侵襲身體致病,初起多是因為風寒襲肺而化熱,產生一些喉嚨痛、身熱的症狀,因此會使用柴葛解肌湯、麻杏甘石湯來散風寒、清裡熱,此時還可以酌加一些板藍根、大青葉、連翹止咽痛

・中藥方請由中醫師診斷後開立處方治療

因為現代飲食習慣的問題,民眾多嗜食冰冷飲品、生食、油膩烤炸的高熱量食物,因此中焦腸胃多有濕氣留存,而外感風寒化熱容易與體內的濕氣交雜,因此會有肌肉關節痠痛、身熱反覆、病情纏綿不斷的症狀,所以可以透過甘露消毒丹、三仁湯、達原飲加減來利濕化濁通達三焦透達膜原讓體內的濕濁之氣減少氣機通暢外邪不會與體內濕氣纏綿不解,以縮短患者病程

・中藥方請由中醫師診斷後開立處方治療

在感染、發燒的過程,身體為了產生足夠的免疫力來抵抗外邪會消耗掉身體的正氣,且持續發熱的關係,身體的陰份也會受損,因此在復原的過程,部分患者多有氣陰兩傷的狀況,所以患者多會在診間描述雖然不舒服的症狀已經解除了,但身體還是容易倦怠、口乾舌燥,此時,我們會使用一些補充氣陰的藥來修復身體,例如:麥門冬、北沙參、百合等等,來修復身體受損的地方,幫助身體正氣回復,否則可能會留下一些後遺症,或是容易再度感冒。

・中藥方請由中醫師診斷後開立處方治療

【 防範流感應注意事項 】

  • 在身體狀況允許下,可施打流感疫苗。
  • 用肥皂勤洗手,公共空間、密閉空間口罩戴好。
  • 多警覺身體的狀況。
  • 生病按時服藥、多休息,不上班上課,遠離人群。
  • 危險徵兆盡快就醫,勿拖延。
推薦醫師

其他相關文章
內科
...

中醫教你如何健胃消脹

承恩和緯中醫診所  李長鴻中醫師 【 人為何會腸胃脹氣? 】 脹氣的形成大多與脾胃氣機不暢有關,脾主升清,胃主降,一升一降,使體內氣機運行順暢,若是脾胃虛弱,脾之清陽不升,胃之濁陰不降,就會導致氣機阻塞,因而產生脹氣。 除了脾胃本身的功能失調外,壓力及情志因素所導致的氣機逆亂,升降不利,亦會加重脹氣的症狀,因此治療上也需要從疏肝理氣,調暢氣機著手。 【 胃腸脹氣的類型有哪些? 】  氣滯型  此種類型偏向腸胃平滑肌無法適當收縮,導致氣體留置在體內,造成腹脹,此時可以使用厚朴、陳皮等中藥治療。  濕阻型  因飲食偏向喜愛甜食、喝冰飲,此種食物容易導致濕氣停滯而消化不良,因此造成腹脹,此時可以使用蒼朮、茵陳蒿等中藥治療。  食滯型  因暴飲暴食、或是食用油炸食物等不易消化的食物過量,導致消化速度變慢,因此造成腹脹,此時可以使用神麴、山楂等中藥治療。  脾虛型  因為身體虛弱、疲倦,或是天生消化能力較差,導致消化速度較慢,因此造成腹脹,此時可以使用山藥、白朮等中藥治療。  情志型  指肝氣犯胃,胃失和降,常見胃脘、脅肋脹滿疼痛,脹感連及肋骨,心煩易怒,治以柴胡疏肝散加味。 ・中藥方請由中醫師診斷後開立處方治療 【 生活保健 】 少吃容易導致脹氣的食物 ☒ 如碳酸飲料、麵包、蛋糕等甜食,乳製品及豆製品。 ☒ 含大量澱粉的地瓜、芋頭、馬鈴薯等根莖類。 ☒ 此外,高油脂及炸物比較難以消化,容易因停留在腸道時間長而使較多氣體產生。 飲食習慣 應細嚼慢嚥,避免邊吃飯邊說話,用餐時保持心情平穩,盡量不要邊處理公事邊用餐。 三餐定時定量,避免暴飲暴食,晚餐不宜過飽,最好能在八點之前用餐完畢。 適度運動 可幫助腸道蠕動,也可以紓解壓力,減少由壓力產生的脹氣不適。 推薦醫師 李長鴻 醫師 顏士展 醫師 施穎 醫師 許芳綺 醫師 莊嘉豪 醫師 莊佩蓁 醫師 張永慶 醫師 鄭達駿 醫師 陳靖允 醫師 李侑修 醫師 林芳華 醫師 程瀠萱 醫師 周子雅 醫師 吳孟穎 醫師 李彥禛 醫師 楊政勳 醫師

發佈日期05 2月, 2025
內科
...

顏士展醫師衛教系列~電扇與循環扇

承恩和緯中醫診所 顏士展醫師 春天的天氣變化很大,忽冷忽熱,清明節過後,時節會慢慢邁入夏天,家中的電扇們洗乾淨準備上工囉! 「吹電扇 ༄ 」也是有眉角要注意的喔,電扇的風千萬不可以直接朝著腳底吹!尤其是睡覺的時候。 【 為什麼不能直吹電扇呢? 】 ✦ 腳底有湧泉穴,湧泉穴是腎經的重要穴道。 ✦ 風為百病之長(ㄓㄤˇ),風是所有病邪裡面,最需要注意的危害。 ༄ 電風扇直接朝著腳底吹,雖然很快就會感到涼爽,但是涼涼的風也會沿著經絡直接進到腎裡面,造成腎越來越虛冷。 長期下來可能就會容易有不適症狀: ✦ 下半身酸痛、腰酸、膝蓋酸、水腫 ✦ 女性的婦科疾病:白帶、痛經、經期不順等 在診間裡,有許多腎虛的病人在吃藥和針灸治療後,其改善狀況卻沒有預期中好,仔細詢問之下,才發現病人大部分都有一個共通點:「睡覺的時候,習慣讓電風扇 ༄ 從腳底吹向身體。」 請他們改變這個生活習慣之後,下次回診就發現腎虛的狀況居然改善許多,才發現,生活習慣是潛移默化的在影響著身體的。 【 電風扇要怎麼吹才養生呢? 】 風對著牆壁或天花板,讓風反彈過來,整個空間中有流動的氣流即可,像近幾年流行的循環扇就相當適合,循環扇的風不強但是可以吹很遠。 電扇請不要直直對著人體吹,不可太貪涼。 ☀ 如果天氣十分炎熱,就會建議開啟冷氣,設定在26-28度,搭配以上的電扇吹法,寧可開啟適當溫度的冷氣,也不要將電風扇直直吹著人體。 推薦醫師 顏士展 醫師

發佈日期29 5月, 2025
內科
...

頭暈目眩怎麼辦?搞懂眩暈,安心又放心

承恩和緯中醫診所 莊佩蓁醫師 「醫師,我頭好暈!」這句話在診間裡屢見不鮮。但所謂的「暈」,每個人的感受卻不盡相同。有人覺得天旋地轉,有人感到輕飄飄,或像是腳底踩在棉花上不踏實,甚至視線模糊、站不穩。 其實,眩暈本身不是一種疾病,而是一種症狀。關鍵在於弄清楚,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種「暈」的感覺。 【 眩暈的原因 】 ▪︎ 最常見的是內耳的平衡系統出了問題,例如:耳石脫落、梅尼爾氏症或前庭神經炎⋯等,這類屬於「周邊性眩暈」,往往在起床、彎腰等姿勢改變時突然發作,會出現短暫天旋地轉的感覺,休息一下就會緩解,部分患者還會伴隨耳鳴或聽力變化。 ▪︎ 有趣的是,情緒與壓力其實也可能是導火線。不少人在生活壓力大、焦慮緊繃時,會出現「輕飄飄」的頭暈感,甚至伴隨心悸、胸悶或頭痛。 ▪︎ 此外,姿勢性低血壓、貧血、脫水或某些藥物副作用,也可能造成頭暈的感覺。有些患者經過詳細檢查後,仍無法明確歸因,這類情況約佔所有眩暈個案的一成左右。  ⛧ 什麼時候的眩暈需要特別警覺呢?  ‼︎ 如果眩暈來得又急又劇烈,還伴隨看不清楚、複視、講話變得不流利、肢體活動異常、臉歪嘴斜、嘔吐不止或突然意識模糊,很可能是腦部病變的警訊,例如:腦中風或腦瘤,需立即就醫處理。‼︎  【 中醫角度看眩暈 】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眩暈多與肝、脾、腎等臟腑功能失調有關。 《黃帝內經》提到「諸風掉眩,皆屬於肝」,指出肝氣鬱結或肝火上亢可致內風,引發眩暈。 此外,氣血虛弱導致腦部供應不足、或脾虛生痰造成痰濁上擾,也常見於臨床。 中醫會根據體質進行個人化診治,使用 內服藥物、針灸、拔罐 治療。 平時也可以透過 按摩特定穴位來紓緩 ,例如:百會、風池、內關⋯等,都能 幫助改善氣血循環與平衡感   【 日常生活注意事項 】 日常生活中,預防眩暈的發生也很重要。 保持充足的睡眠、規律的作息、適當的運動,都是基本功。 飲食方面,三餐均衡,避免過油、過辣、過甜,能減輕肝火與痰濕的負擔。 若能培養靜坐或太極⋯等緩和運動,不僅能強身健體,也有助於情緒穩定、腦部放鬆,從而降低頭暈發作的機率。 眩暈不是單一原因造成的,找到背後的真正問題,才是改善的關鍵。 如果你經常感到暈眩,請不要輕忽,也別急著自己下診斷,適時求助專業醫師,才能對症下藥、穩住健康 推薦醫師 莊佩蓁 醫師 顏士展 醫師 李長鴻 醫師 莊嘉豪 醫師 許芳綺 醫師 朱恩立 醫師 李侑修 醫師 張祐甄 醫師 周子雅 醫師 程瀠萱 醫師

發佈日期14 5月, 2025
內科
...

好好過冬日養生心法

承恩大橋中醫診所 陳苡涵醫師 過了二十四節氣的 ❄ 大雪 ❄,冬日的涼風和天氣的起伏也讓不少患者開始覺得適應不良,過去累積在身體裡的弱點也隨著氣候的轉變逐漸浮現出來。 而我們始終認為「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外界的變化是我們無法控制的,病毒的種類也一直在更新,但我們能夠強壯自己的正氣,就像擁有防護罩,不讓外界的變動太輕易地影響到自己的身心。 而依循著自然,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這會是一個收斂、閉藏、含蓄、等待的季節。   冬日在日常作息上可以遵循什麼樣的原則呢?  早 睡 晚 起  冬天是一個儲蓄能量的季節,白晝的時間也比較短,因此應比其他季節更需要拉長睡眠或休息時間,並等待陽光出現再出門活動。  去 寒 就 溫  盡量包覆身體肌膚,保持身心溫暖,不飲食涼性食物。  不過度流汗  汗孔大開除了會散失較多的熱量外,也較可能使風、寒邪有侵入身體的機會。  維持心神的收斂  保持平和的情緒和收斂自己的心神,不過度激動、興奮、躁進。 冬日的日常穿衣也有三大守則—包脖子、蓋肚子、穿襪子  頸後區域   防風金三角—風池穴、大椎穴  建議穿著微高領的上衣、出門圍輕薄絲巾或是穿著可完全覆蓋後頸及頭枕部的連帽上衣或外套。  腹部區域   藏陰養陽區—關元穴、命門穴  不宜穿著露肚子或是小蠻腰的短版上衣,可以選擇較高腰的褲子溫暖包覆住肚臍以下的關元命門區。  足部區域   護腎固本區—湧泉穴、然谷穴、太谿穴  除了平常出門,睡覺時也記得為自己穿上高過腳踝的長襪,維持四肢末梢的溫暖,心臟就不會如此費力。 冬日飲食上的禁忌? 冬日在選擇食物的時候,大部分人會想到麻油湯、薑母鴨等進補類型食物,然而在地處悶熱的台南,許多患者的體質多為虛火上炎,若無節制地飲食不適合自己的進補食物,可能會讓體內的一把火越燒越大,造成睡眠障礙、耳鳴、頭痛等不適症狀。 於是飲食上的宜忌及份量上的拿捏仍建議由醫師評估並根據個人體質給予適當建議才是最安全的。 我們一起依循以上這些原則,健健康康過個美好冬日吧 推薦醫師 陳苡涵 醫師

發佈日期03 1月,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