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恩中醫診所 李彥禛醫師
案例分享
一名37歲女性患者因私密處持續有黃綠色分泌物,伴隨外陰部疼痛而來中醫就診。
患者自述半年前性行為後引發私密處感染,常有黃綠色濃稠分泌物,伴隨外陰及盆腔疼痛。使用塞劑及西藥治療後仍反覆發作,影響生活。患者身形浮腫,舌紅苔黃膩。平時喜歡吃烤、炸、辣等燥熱食物,且每天一杯冷飲,生活作息紊亂。
開立中藥甘露消毒丹加減,並叮囑患者忌食烤炸辣及生冷食物,少熬夜,患者服用約兩週後表示分泌物明顯減少,且外陰部及盆腔疼痛無再發作。
女性私密處分泌物主要來自陰道、巴氏腺體、子宮頸、子宮及輸卵管。其成分包含水、上皮細胞、黏液、與陰道內菌叢。正常分泌物呈蛋清狀、顏色透明或微白色,且無明顯異味。平均每日量約為2~5ml。分泌物具有維持陰道潤滑,保護陰道黏膜,避免壞菌侵入感染子宮、輸卵管、卵巢,維持酸鹼平衡等功能。
若處於排卵期、月經前後、妊娠期,體內受賀爾蒙影響,分泌物量通常會增加且較黏稠,屬正常生理性改變。
但若於其他期間,分泌物的量、顏色、質地、味道突然改變,或伴隨外陰部、下腹、盆腔不適,須注意是否為感染或其他婦科疾病的徵兆。
西醫觀點
西醫診斷方式主要有陰道內診及下腹部超音波,檢查外陰部、陰道、骨盆腔、子宮卵巢,並針對分泌物進行培養來確認感染源。待確診後給予對應的口服藥物、陰道塞劑、抗生素、抗黴菌藥物等來治療。
病理性分泌物增多,主要可分為以下幾種原因:
中醫觀點及辨證論治
中醫將女性分泌物稱為「帶下」,正常為白色清稀,無臭味。病理性的帶下則屬「帶下病」,藉由 ꕤ 中藥 搭配 ꕤ 針灸治療 ,可以有明顯的療效。
中醫帶下病依常見型態可分為以下幾種證型:
▪︎ 常因外感濕熱毒邪所致,症見分泌物色黃綠質黏稠或泡沫狀、或白色豆腐渣狀、或夾血絲,味穢臭,伴隨陰部搔癢、灼熱疼痛,口苦咽乾,小便頻數刺痛等。
▪︎ 常用八味帶下方加減以清熱解毒,酌加金銀花、連翹、蛇床子等殺菌殺蟲藥治之。
▪︎ 針豐隆、下髎、中極、陰陵泉等,配合瀉法。
▪︎ 常因素體虛弱,勞累,或飲食不節,多食生冷傷脾,而致脾虛,水濕無法運化。症見白帶量多,色白或淡黃,質稀或微稠狀,無明顯異味。常伴隨消化功能差,食慾不佳,面色恍白或萎黃,手腳冰冷,倦怠乏力,小腹墜脹,便軟黏,下肢浮腫,舌淡,苔膩,脈濡弱等症狀。
▪︎ 常用參苓白朮散、完帶湯加減等健脾化濕藥治之。
▪︎ 針氣海、足三里、脾俞、陰陵泉、三陰交等,配合艾灸、補法。
・中藥方請由中醫師診斷後開立處方治療
常因房事過度,年老體衰,久病等所致。腎虛型又可分為腎陽虛與腎陰虛型兩類。
✧ 腎陽虛
▪︎ 帶下量多,清稀如水狀,色白無味或略帶腥味,並伴有頻尿、怕冷、腰膝痠軟無力等症。
▪︎ 可用桂附八味丸加減治之。
▪︎ 針關元、腎俞、命門等,配合艾灸、補法。
✧ 腎陰虛
▪︎ 帶下量一般不多,色淡紅,或赤白相兼,伴有陰道燒灼感或搔癢感,可兼潮熱、耳鳴、失眠多夢、口乾舌燥等症。
▪︎ 可用知柏地黃丸加減治之。
▪︎ 針太谿、水泉、三陰交、陰陵泉等,適當搭配補法。
▪︎ 常因情緒緊繃,壓力過大,肝氣鬱久化熱,火熱下注而致。症見帶下色赤紅,或赤白相兼,或黃綠,質黏稠味臭。有些可能伴隨月經淋漓不淨,月經先後無定期,胸脅脹滿,口苦咽乾等症。
▪︎ 可用龍膽瀉肝湯加減等治之。
▪︎ 針太衝、三陰交、期門、蠡溝等,適當搭配瀉法。
・中藥方請由中醫師診斷後開立處方治療
療程建議
處於急性感染期時,建議配合西藥抗生素或抗黴菌藥物治療,搭配中藥調理體質,改善陰道內環境,使細菌黴菌不易孳生。通常服藥搭配針灸約1~2週症狀可明顯改善。
平素帶下過多,反覆帶下者,通常服藥搭配針灸約1~2個月,可見症狀明顯改善。若要根治,則建議至少規律治療3~6個月,針對肝、脾、腎等臟腑調理,改善根本的體質問題。
日常保養與飲食建議
常見問題
1. 分泌物變多一定是感染嗎?有時沒有味道也要治療嗎?
分泌物變多可能因為生理或外在因素造成。若處於排卵期、月經前後、妊娠期,體內受賀爾蒙影響,分泌物量通常會增加,屬正常生理性改變。 但若於其他期間,分泌物的量、顏色、質地、味道突然改變,或伴隨外陰部、下腹、盆腔不適,須注意是否為感染或其他婦科疾病的徵兆,建議治療。
2. 念珠菌感染一直復發,中醫能處理嗎?
念珠菌復發,反覆感染,可能因內在臟腑功能失調,或是其他因素,導致感染無法根治。中醫根據辨證論治,使用中藥、針灸等方式,改善體內失衡的環境,可以有效改善念珠菌的反覆發作。
3. 中藥調理分泌物變多要多久才會見效?
根據症狀的嚴重程度以及病程長短需要的療程時長不同。若是急性感染,中藥調理配合抗生素、抗黴菌藥服用,可於1~2週有明顯療效。若是病程已久,長期有分泌物的症狀,建議至少規律治療3~6個月,針對肝、脾、腎等臟腑調理,改善根本的體質問題,並鞏固療效。
4. 經期前後分泌物會變多是正常的嗎?
月經前後因為賀爾蒙的改變,分泌物量變多是正常反應。但若分泌物的量異常多並伴有顏色、質地、味道改變,私密處搔癢疼痛等,則可能是感染引發,建議就診治療。
5. 有沒有推薦的中醫茶飲能日常保養帶下?
通常可根據不同症狀,選擇適合的中藥材沖泡飲用。但若症狀較嚴重或反覆發作,則建議應尋求中醫師藥物及針灸治療,以免延誤治療時機。
脾虛濕盛型
材料:白朮 5g、茯苓 5g、薏仁 10g、砂仁 3g、紅棗 2顆
若脾虛明顯,也可白飯加上述藥材煮成粥食用。
腎虛型
材料:桑椹 8g、枸杞 6g
肝鬱氣滯型
材料:玫瑰花 3朵、柴胡 3g、香附 3g、陳皮 3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