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公告
  • 承恩中醫診所
  • 承恩大橋中醫診所
  • 承恩和緯中醫診所

婦科

09 1月, 2025

經前症候群


承恩中醫診所  李彥禛中醫師

【 定義 】

好發於20-40歲女性,於月經週期前5-10天出現身體不適、情緒起伏等生理及心理症狀,且通常症狀會在月經來潮後逐漸緩解,多數在月經來潮後一週內完全消失。若患者的心理症狀已經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則稱作 經前不悅症 (premenstrual dysphoric disorder, PMDD)

【 成因 】

目前尚無明確的致病機轉
主要可能與 黃體素、雌激素和腦內神經傳導物質等內分泌失調 有關。

可能加重經前不適症狀的其他影響因子如:

攝取過量脂肪 精緻糖類

維他命B6缺乏  壓力

失眠 環境影響⋯等

【 可能影響因子 】

  • 月經不規則
  • 服用荷爾蒙藥物
  • 高壓的工作或家庭環境
  • 抽煙、喝酒
  • 缺乏運動
  • 生活作息紊亂,常熬夜
  • 飲食不均衡,喜吃烤炸辣、重口味、甜食
  • 曾經流產,或有產後憂鬱症史
  • 曾經或目前有憂鬱症、焦慮症等身心症史
  • 母親或姐妹也有類似經前不適症狀

【 臨床表現 】

  •  生 理 

胸部脹痛、下腹悶痛、頭痛頭暈、噁心、肢體疼痛、痘痘變多、失眠、倦怠、食慾改變等。

  •  心 理 

焦慮、憂鬱、易怒、坐立難安、無法集中注意力等。

【 改善方法 】

  • 規律作息:避免熬夜、抽煙、喝酒,並養成運動習慣
  • 飲食調整:避免過度攝取甜食等精緻糖類,因精緻糖會加大血糖起伏變化,對情緒及症狀造成影響。 另外也要避免高油、高鹹及生冷食物。
  • 營養補充:適量補充鈣、鎂、維他命B6。
  • 放 鬆:藉由冥想吐納、精油按摩、拉筋伸展幫助自己放鬆。
  • 症狀記錄:記錄每個月經週期的症狀變化及發作時間, 能幫助自己更了解自己的身心狀況。

如果症狀無法有效緩解甚至越來越嚴重,可以尋求中醫的治療
藉由  中藥 、 針灸 、 耳珠 、 穴位敷貼 、 精油  等方法,減輕不適感並降低發生頻率

【 穴位按摩 】

每個穴位以拇指腹輕揉按壓至有痠脹感,一次約10分鐘

【 放鬆身心的瑜伽體式 】

  • 嬰兒式

放鬆腰背、手臂和肩膀,調節焦慮,改善失眠

推薦醫師

其他相關文章
婦科
...

月經不來怎麼辦?

  承恩中醫診所 承恩和緯中醫診所-施穎醫師   正常的月經週期為28天,第14天前後排卵,第29天子宮內膜剝落月經來潮,又開始一個新的月經週期。 但每個人月經週期的時間都不一定,或長或短,只要有一定的規律性都屬於正常。 偶爾遇到壓力比較大的情形,例如學生準備考試、工作日夜顛倒、備孕時期女性、產後生活變動…等,抑或是一些內分泌失調的問題,例如:高泌乳激素血症、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等,月經都容易出現不規律或是停擺。 現代人普遍熬夜晚睡,天天人手一杯手搖飲,體質不僅虛,更容易出現上火的問題,加上近年來氣候暖化,若隨意進補都可能惡化本身狀況。 月經來潮後,卻又停止三個週期以上,古籍多稱作「經閉」、「月事不來」或「經水不通」 雖然月經不來只是一個症狀,但涉及的原因卻很廣泛,除了本身一些器質性的問題,多數可分為陰血虧虛、陽氣虛衰、氣滯血瘀、寒凝和痰濕。 1. 陰血虧虛者:長期熬夜,工作日夜顛倒,經來血少,容易頭暈者。 2. 陽氣虛衰:容易手腳冰冷,畏寒怕風,動則疲累。 3. 氣滯血瘀:工作課業壓力大導致肝氣鬱滯,或曾有手術史瘀阻胞宮。 4. 寒凝和痰濕:多囊性卵巢症候群、肥胖、飲食冰涼者。 無論是上述哪種體質,規律的作息、健康的飲食和運動的習慣都是保持身體健康的不二良方。 所有用藥的問題請直接就診讓醫師評估體質,千萬不要有月經來喝生化湯,月經結束喝四物湯的迷思。 建議尋求專業醫師協助,儘早就醫調理體質,將子宮卵巢環境養好,自然由內而外改善氣色,未來無論是經前症候群、更年期症候群、備孕調理等都更事半功倍。 推薦醫師 施穎 醫師 許芳綺 醫師 莊佩蓁 醫師 李彥禛 醫師 吳孟穎 醫師 張祐甄 醫師 陳苡涵 醫師 林芳華 醫師 周子雅 醫師 程瀠萱 醫師

發佈日期15 12月, 2023
婦科
...

經痛衛教

承恩大橋中醫診所 程瀠萱醫師 經痛是許多女性在月經期間常經歷的小困擾,通常表現為腹部的不舒服或脹痛,讓人不勝其煩 不過別擔心,了解經痛的原因和一些簡單的緩解方法,能幫助妳輕鬆度過這段時間 【 什麼是經痛? 】 經痛是指在月經期間或月經前後,出現下腹部的痙攣性或間歇性疼痛,甚至持續鈍痛。 有些女性會感到背部或大腿部的劇烈疼痛,並可能伴隨疲勞、頭痛、噁心、嘔吐、腹瀉、腹脹及情緒不穩等症狀。 嚴重時,可能會出現臉色蒼白、冷汗或昏厥等情形。 【 經痛的分類 】 原發性痛經 生殖器官無器質性病變,其原因可能與前列腺素濃度增高有關,通常在月經初潮後開始。 次發性痛經 由於生殖器官的器質性病變所引起,如: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腫瘤、子宮或子宮頸的先天異常、骨盆腔發炎或避孕器具的使用等。 【 西醫如何治療經痛? 】 以緩解症狀為主,如熱敷、飲用熱飲或洗熱水澡等方法來減輕疼痛 原發性痛經 可使用止痛藥(如前列腺素拮抗劑),或透過使用避孕藥來改變月經週期,達到減少疼痛的效果。 次發性痛經 雖然止痛藥可減輕症狀,但最重要的是尋找並處理引起痛經的根本原因。 【 中醫如何治療經痛? 】 「針對個人體質」氣、血、寒、熱... 加上「順應女性月經週期變化」 來制定適合個人的處方是中醫特有的調經方式  中 藥  中醫師會參酌: ꕤ 月經來潮週期 ꕤ 月經量 ꕤ 行經天數 ꕤ 其他月經症狀等 進行評估處方,以達到: ✿ 順應女性荷爾蒙週期變化 ✿ 強化卵巢機能表現 ✿ 幫助月經順暢 ✿ 減少經期不舒服症狀 搭配針灸、灸療、穴位敷貼來加強及鞏固療效 【 如何預防經痛? 】 減少鹽分攝取:月經前或初期,由於荷爾蒙的變化,體內水分滯留,容易引起腫脹和不適,此時應避免食用過鹹的食物。 適量食用巧克力、紅豆、優酪乳或牛奶,有助於緩解經痛。同時,保持飲食充足,避免節食,以免加重經前症狀。 攝取富含鐵質與蛋白質的食物,如:瘦肉和深綠色蔬菜,對於改善經痛有幫助。 冰品、冷飲可退冰後再食用 保持足夠的休息與睡眠;勤換衛生棉,保持私密部位清潔;每天淋浴。 記錄月經時間:幾個月後可以更準確地了解自己的生理週期,減少不必要的焦慮。 進行輕度運動:如深呼吸、散步、快走等,可幫助減輕痛經症狀。 四物湯和黑糖水只能緩解虛性痛經,實痛經反而會上火 【 緩解經痛的穴位 】 用拇指指腹分別揉撚穴位5分鐘,以有酸脹感為宜 【 減輕經痛的體操 】 束角式 漸進式伸展骨盆、髖關節以及大腿內側肌肉,增加骨盆內血液循環,放鬆腹部肌肉及臟器,減緩經痛,同時也可以把脊椎拉回身體正確位置上,減輕腰痛及坐骨神經痛 貓 式 強化腹腔的血液循環,讓經血更加順暢排出,以達到舒緩經痛的作用   腹式呼吸法 有助於緩解腹部不適 【 食療法 】 推薦醫師 程瀠萱 醫師 周子雅 醫師 林芳華 醫師 張祐甄 醫師 陳苡涵 醫師 施穎 醫師 許芳綺 醫師 莊佩蓁 醫師 李彥禛 醫師 吳孟穎 醫師

發佈日期13 12月,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