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後遺頭痛
承恩大橋中醫診所 林芳華中醫師 為什麼新冠感染會頭痛? 新冠感染後造成頭痛的機制仍未明,推測可能原因如下: 殘存的病毒破壞血腦障壁(BBB),造成腦部神經發炎反應,影響痛覺傳遞。 過度活化的免疫系統造成相關的細胞組織發炎,影響神經傳遞。 微血管內皮細胞被破壞,而造成組織進一步缺氧並惡化後續發炎反應。 腸道腸內菌失調(Gut dysbiosis),傳遞發炎訊號到大腦,影響痛覺處理。 哪些人容易有新冠後遺頭痛? ▪︎ 有慢性頭痛病史的人 ▪︎ 女性新冠後遺頭痛的比例高於男性 ▪︎ 急性期出現高燒、全身痛、強烈頭痛者 ▪︎ 原本有焦慮、憂鬱、睡眠障礙、慢性疼痛的人 新冠感染不同階段的頭痛特徵 感染急性期 壓迫性或搏動性頭痛,疼痛較劇烈。 後新冠期 低強度但反覆性的頭痛,鈍痛、壓迫、緊束感,有時半側搏動性伴隨眩光、噁心,通常非劇痛。此時期的頭痛特徵有幾乎每天發作,對一般止痛藥反應不佳,並常伴隨有頭暈、失眠、疲倦感、注意力不集中、憂鬱、焦慮、嗅味覺喪失等,可持續數週到數月。 西醫觀點 西醫處理新冠頭痛治療方向,重在「解剖生理」,從炎症、血管張力、自律神經紊亂及神經傳導問題著手,處方以止痛、抗炎、神經調控為主。 【 中醫觀點 】 新冠病毒感染屬於「疫邪」範疇, 重在「辨證論治」,辨別頭痛是屬於風、熱、痰、瘀、虛等不同層次,強調 ꕤ 疏通氣血、調和臟腑。 中醫常見證型: 疫毒犯表 ▪︎ 主症有發熱、頭痛、咽乾 ▪︎ 治療宜疏風清熱、宣肺解表 濕熱上擾 ▪︎ 主症有頭脹重悶、胸悶、舌苔黃膩 ▪︎ 以清熱化濕治療 肝陽上亢 ▪︎ 主症有偏側頭痛、煩躁易怒 ▪︎ 以平肝潛陽治療 氣陰兩虛 ▪︎ 主症有頭暈頭痛、倦怠健忘 ▪︎ 以益氣養陰治療 痰濁阻絡 ▪︎ 主症有頭重如裹、痰多 ▪︎ 以化痰通竅治療 氣滯血瘀 ▪︎ 頭痛固定、刺痛,多於夜間或疲倦後加重,舌質紫黯、有瘀斑或瘀點 ▪︎ 以活血化瘀,行氣止痛治療 腎精不足 ▪︎ 頭昏沉、腰膝痠軟、耳鳴、記憶差 ▪︎ 以補腎填精,濡養腦髓治療 針 灸 常用穴位:風池、百會、印堂、足三里、合谷、太衝。 風池 ▪︎ 位置:在頭後部,枕骨下,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之間凹陷處 ▪︎ 功能:清熱熄風,緩解頸部緊張,疫毒、腦霧型或偏頭痛常用 百會 ▪︎ 位置:頭頂正中,雙耳尖直上交會點 ▪︎ 功能:升陽開竅,醒腦止痛,適合慢性或腦霧型頭痛 印堂 ▪︎ 位置:兩眉之間 ▪︎ 功能:安神定志、鎮靜止痛,適合腦霧型頭痛 足三里 ▪︎ 位置:找到髕骨(膝蓋骨),從髕骨下緣往下量,用四指並攏(食指~小指),再向脛骨(小腿前面的硬骨)旁外側一橫指寬處 ▪︎ 功能:補氣升清、健脾益腦,適合疲倦無力兼頭痛者 合谷 ▪︎ 位置:手背第1、2掌骨間(虎口),第2掌骨橈側的中點處 ▪︎ 功能:提高頭部血液循環,短期有效止痛 太衝 ▪︎ 位置:足背第一、第二蹠骨結合處 ▪︎ 功能:平肝潛陽,適合肝陽上亢偏側頭痛或壓力型頭痛 ꕤ 以上穴位,根據不同頭痛類型,每點每次按壓 1~2 分鐘,每天可重複 2~3 次,力度稍微感覺酸脹即可,有輕微不適時則減力或停止。 治療建議 中醫治療新冠頭痛 ꕤ 針藥並用, ꕤ 中藥調理 配合 ꕤ 每週2~3次針灸 ,約4~6週為一療程評估療效,療程長短會因個別體質及病程長短的差異而有所不同。 日常生活護理 規律作息 :每日固定睡眠時間(晚上10~11點前入睡),避免熬夜。 運動放鬆 :每日溫和散步、太極、八段錦,改善氣血循環。 紓壓療法 :靜坐、呼吸練習。 飲食均衡 :宜清淡飲食,保持腸胃通暢,避免暴飲暴食、辛辣油膩、精緻甜食(蛋糕、糖果)、冷飲、冰品、咖啡因過量。 ‼︎ 若頭痛合併以下情形要儘快就醫 ‼︎ ⛧ 頭痛劇烈突發如雷擊 ⛧ 合併持續高燒,頸部僵硬 ⛧ 意識改變(嗜睡、混亂、反應變慢) ⛧ 半邊無力,眼臉歪斜,看東西有重影,走路不穩 新冠(COVID-19)感染後出現的頭痛,無論在急性期或康復後階段,推測可能與神經炎症、免疫失調、腦血管功能障礙相關。中醫從辨證論治出發,依據病人體質差異,結合中藥內服及針灸治療,透過調節神經-免疫-內分泌的整體治療方式,可有效改善新冠感染後造成頭痛、疲勞、失眠、憂鬱或焦慮等症狀。 推薦醫師 林芳華 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