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公告
  • 承恩和緯中醫診所 3~5月門診表
  • 承恩中醫診所
  • 承恩大橋中醫診所

特別項目

11 12月, 2023

M T S 微針


承恩和緯中醫診所 許芳綺醫師

 

 

【MTS微針是什麼?】

MTS是運用高速馬達上下垂直進出,將0.16~0.2mm的細針接觸皮膚 形成微創傷口,加強精華液等保養品的導入,藉此改善皮膚外觀。

【使用前注意事項】

  • 前二週,請停止使用含A酸、果酸類等刺激性成份的保養品或藥品, 且不可進行煥膚、去角質等療程。
  • 前一個月,不可進行雷射療程,例如皮秒雷射。
  • 有口服A酸者,需停藥6個月。
  • 請告知個人特殊狀況,以利醫師判斷是否適合進行,例如:懷孕、光敏感、蟹足腫體質、暈針體質、感染性傷口、皮膚乾癢不適、凝血疾病、嚴重高血壓、嚴重異位性皮膚炎、發燒、感冒…等。
  • 需卸妝、洗臉後才可進行。

【使用後保養】

  • 術後應加強保濕與防曬,建議使用溫和不刺激的保養品,24小時內勿上妝
  • 術後2週內請勿使用美白、A酸或果酸類、酒精、去角質等刺激性產品及過度曝曬陽光、或至高溫場所如泡溫泉、烤箱…等。
  • 術後若面部發紅、脫屑為正常現象,大部分的人在24小時內會漸漸退去,若仍感不適請回診檢視。
  • 若有脫屑、輕微結痂情形,切勿搔抓或剝除,避免發炎或色素沉澱。
  • 少部分的人在一週內可能產生痘痘或粉刺,屬於正常現象。
推薦醫師

其他相關文章
特別項目
...

什麼是喬骨盆?

承恩和緯中醫診所  莊嘉豪中醫師 骨盆及脊椎是我們人體的中軸骨,由許多的肌肉及韌帶固定,長時間久站或久坐、缺乏運動、不正確的運動姿勢或劇烈撞擊等都會造成骨盆結構不正,進而導致諸多不適。 我們藉著工具及傷科手法,調整骨盆周圍肌肉韌帶張力、矯正骨盆角度就稱為「喬骨盆」。 ☑︎腰痠腰痛 ☑︎假胯寬 ☑︎腰腿部循環不佳 ☑︎自覺骨盆凸出⋯等問題,都可以藉著「喬骨盆」來得到療效。  【為什麼都特別強調產婦呢?】  懷孕期間媽媽會分泌鬆弛素,目的是為了將關節韌帶鬆弛以利寶寶長大及通過產道,而懷孕期間的運動量減少,除了造成肌肉量下降、循環代謝變差,更會造成關節不穩固。在胎兒漸漸變大的過程中,雙腳需外開走路,可能導致髖關節外翻,臀部兩側大轉子外凸等使骨盆結構改變。 產後半年內是喬骨盆的黃金期,主要是由於鬆弛素會在半年左右消退,不過,若產後超過半年才尋求治療,仍會有一定程度的效果,請別擔心。 但若有明顯的症狀,如腰痠、骨盆痠痛、恥骨痠痛、尾椎痠痛、下肢麻或痠軟無力、漏尿,則建議盡量在產後半年內,積極進行中醫喬骨盆治療。  【一定要產後才能喬骨盆嗎?】  其實不論有無生育都可以喬骨盆喔。 未生產過的女性,若因長期姿勢不良、工作久坐、彎腰搬重物、盤腿打坐、熱愛騎長途自行車、熱愛深蹲,而有下背痛、骨盆痠痛的困擾、甚至假胯寬等,只要覺得自己有骨盆凸出的問題,就可請中醫師評估檢查是否需進行喬骨盆治療。  【喬骨盆可以減肥嗎?】  喬骨盆無法減肥喔!它只能讓你的骨盆恢復到原本的位置,並不會減少脂肪,但倒是可以加速水腫代謝消除。 有些人喬骨盆後變瘦,是因為自行配合運動來訓練骨盆周圍的肌肉,讓肌肉更緊實,而不是單純依賴整骨。  【坐太久屁股變大,喬骨盆可瘦屁股?】  如前一個問題,久坐不單純是骨盆結構的問題,而是骨盆周圍肌群與核心無力造成的,所以喬骨盆無法治本,除了治療矯正外,建議加強骨盆運動,增加核心肌群的力量。  【骨盆喬回去之後,就不會再跑掉了?】  骨盆結構改變不僅發生在產後,姿勢不良也會造成骨盆位移,若平常沒有維持良好的姿勢習慣,依然喜歡盤腿、翹腳、久坐、三七步,都會導致骨盆再度位移。  【我們能幫忙什麼?】   手法治療 :運用AMCT整脊脈衝槍及中醫整骨手法,讓骨盆回到對稱的結構位置。  針灸治療 :透過針灸的體內調節,除了調整將骨盆不對稱的力線,也可以促進產後鬆弛的骨盆肌群及腹肌收縮,來達到骨盆緊縮的效果。  中藥調理 :脾胃為後天之本為氣血生化之源,可使肌肉豐盈,四肢健壯。產後因氣血流失、肌力下降,可用中藥增進肌肉強健、促進氣血調養。  配合運動 :強化核心肌群穩固骨盆及脊椎曲線以增進療效。 推薦醫師 莊嘉豪 醫師 程瀠萱 醫師

發佈日期06 1月, 2025
特別項目
...

青少年轉骨

承恩和緯中醫診所 莊嘉豪醫師 「轉骨」是青春期男女從兒童體格發育為成人體格的過渡階段,在身高、體型、心智及內分泌所產生的綜合性變化。 除了身高數字的變化,在中醫師視角更在意「廣義的轉骨」,藉由中藥提供孩子在生長時良好的生長條件,改善過敏、腸胃或情緒等問題。 畢竟轉骨是一時,但良好的生活習慣能陪伴孩子一輩子。  可用以下三點來判斷是否適合轉骨: 第二性徵出現了沒? 生長曲線是否遠低於平均? 藉由西醫X光檢查判斷骨齡。  孩子能替自己做些什麼? 運動-垂直地面的運動能夠刺激生長板,除了球類運動外,建議每天跳繩。 睡眠-生長激素在夜間分泌,晚上十點半前進入深層睡眠,增加生長激素的分泌,並提高課業專心度,更能培養時間管理能力。 飲食-除了均衡飲食外,每1克的糖會讓生長激素停止分泌8小時,減少再製糖的攝取亦然重要。 我們提供: ꕤ 口服的科學中藥粉 ꕤ 轉骨即飲包 ꕤ 轉骨藥膳 同時可搭配: ꕤ 穴位敷貼 ꕤ 針灸轉骨  ꕤ 脈衝槍小兒轉骨治療,非侵入性、無痛、省時、接受度高 莊嘉豪醫師的特色治療,運用脈衝槍以低力道且無痛非侵入性的方式,能將脊椎復位、姿勢不良調整、運動受傷部位還原,並刺激生長板的活化,來促進青春期的孩子健康成長。 天下沒有「萬用轉骨方」,男女適用的轉骨方亦不同 中醫轉骨的原則是補脾、益腎、疏肝,針對男女生轉骨調理的方式也有差別,男生常因運動跌打損傷,女生則有月經調理。 另外,服用中醫轉骨方也要考量時間點,太早亂吃補反而導致性早熟。 因此,傳統轉骨方並非「一藥吃到底」就有效果,而是需要根據個人體質、經由中醫師辯證論治後來量身打造。 臨床上,有些孩子在生長板閉合後持續讓莊醫師幫忙而生長了數公分;生活上,我們也不會因為生長板閉合就對人生放棄,陪孩子養成好的生活習慣,對孩子的一生幫忙絕對不僅止於長高這件事而已。 推薦醫師 莊嘉豪 醫師 許芳綺 醫師 施穎 醫師 莊佩蓁 醫師 張永慶 醫師 鄭達駿 醫師 李彥禛 醫師 吳孟穎 醫師 張祐甄 醫師 陳苡涵 醫師 林芳華 醫師 李侑修 醫師 程瀠萱 醫師

發佈日期01 4月, 2024
特別項目
...

F.A.C.E.美顏針與顏面神經失調

 F.A.C.E.美顏針最初是針對顏面神經失調患者所研發的  F.A.C.E.美顏針是使用比頭髮還細的細針,去刺激臉部的肌肉、筋膜、經絡、經筋、皮部,達到恢復皮下的血液循環、放鬆筋膜,針對無力的肌肉加強收縮,而對於過緊繃的肌肉進行放鬆,根據手法的不同來做調整。 臨床上能把握黃金期積極治療的患者,施針美顏針後,患側臉部常顯得更放鬆自然,嘴角呈現微笑上揚的弧度,比起一般傳統針灸所需承受的疼痛感,美顏針所使用的細針疼痛感極低,甚至沒什麼感覺,更容易被接受,對於顏麻後遺症也有更顯著的效果。 【 顏面神經失調介紹 】 常見的顏面神經麻痺,稱貝爾氏麻痺( Bell's palsy),多半是因病毒感染顏面神經造成神經發炎,產生顏面肌肉無力的狀況。好發季節為冬春交際,病人會突然出現「眼歪嘴斜」的情形,時常被誤認為中風。 常見顏面神經麻痺症狀為: 一側臉無力癱瘓下垂 無法閉上一隻眼睛,導致眼睛乾燥流淚 嘴巴閉不起來,流口水或進食喝湯時從嘴角流出 微笑時,無力患側的嘴角無法上揚 眼睛向上看時,患側抬頭紋消失 伸舌時易向健側偏移 【 顏面神經麻痺治療 】  西 醫  治療方式是在急性期給予類固醇,若有皰疹病毒感染,使用抗病毒藥治療;也可以服用維生素B群幫助神經修復。  中 醫  治療方式為把握發病後的三個月黃金期,針對不同原因引發的顏面神經失調,配合服用相對應的中藥來調節氣血循環,再加上積極針灸治療可以大幅提高治癒率,減緩後遺症造成生活上的不適。 推薦閱讀:顏面神經麻痺的注意事項與運動方法 推薦醫師 施穎 醫師 許芳綺 醫師 陳苡涵 醫師

發佈日期19 8月, 2024
特別項目
...

中醫針藥有效治療眼科疾病

承恩和緯中醫診所  莊嘉豪中醫師 現代人工作壓力大,使用3C產品過度,有些老年人才有的眼睛疾病,已提早發生在年輕人身上。 部分眼科疾病,較輕的如眼睛疲勞、飛蚊、乾眼、流淚症(流眼淚),嚴重者如近視、老花眼、青光眼、黃斑部病變、過敏性結膜炎(慢性結膜炎、紅眼睛、眼睛癢)、視神經萎縮、視網膜病變、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等,在中醫治療都很有成效,究竟中醫怎麼治療眼睛呢?   《黃帝內經》記載「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精」,強調眼睛的疾病跟全身體質息息相關。 北宋時期,中醫眼科已成為獨立專科;現代醫學發現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也會引發血管性的視網膜病變,造成視力受損。把五臟六腑顧好,眼睛就跟著一起好了。   哪些人適合中醫眼科? 包括青光眼、飛蚊症、黃斑部病變、視神經萎縮等西醫難以處理的眼病,長期用眼以致眼睛乾澀、紅腫點眼藥水無效,以及眼睛模糊疲勞,服用健康食品無改善等。 眼病可分為眼表面及眼內部 眼表面如乾眼、眼癢、角膜炎及淚水過多等 眼內部如飛蚊症、黃斑部病變、青光眼、視神經炎、視神經萎縮、視網膜病變等。   中醫怎麼治療眼睛呢? 中醫運用藥物調通肝脾腎,搭配丸劑增進眼底循環。 同時也使用眼眶內針灸,藉由特製針具,經眼眶、眼底刺激局部的神經及氣血循環的方式,達到治療眼病的效果。 ✦ 眼睛是靈魂之窗,使用3C產品的同時,增加光源、保持距離都能減輕眼睛的壓力。 ✦ 看診請務必找具有合格醫師證書的醫師診療,切勿輕信來源不明之醫療行為。 本文章刊登於中華日報 台南市中醫師公會專欄 推薦醫師 莊嘉豪 醫師 李侑修 醫師 鄭達駿 醫師

發佈日期04 10月,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