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公告
  • ✿ 三伏貼 ✿ 冬病夏治 ✿ 三伏貼的介紹與注意事項
  • 【清冠一號門診|清冠一號哪裡買?】承恩中醫持續為您提供清冠一號!
  • 承恩和緯中醫診所 5月起門診表
  • 承恩中醫診所
  • 承恩大橋中醫診所

防疫專區

26 4月, 2024

新冠後遺症,中醫有解方


承恩大橋中醫診所 陳靖允醫師

 

疫情雖已逐漸趨緩,每日仍有數以萬計的人確診,除了急性期的線上照護,門診也越來越常出現解隔離後的患者。

雖然Omicron病毒株約有99%患者是輕症甚至無症狀,急性期緩解之後,仍有許多人感到不適,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約百分之20的患者,會有持續2個月以上的殘留症狀,即「長期新冠肺炎」,簡稱「長新冠」。也就是說,從新冠疫情康復的成人中,每5人中至少1人會有「長新冠」症狀,至於65歲以上成人比例更高,則是每4人就1人。

新冠病毒藉由與細胞表面的受體(ACE2)結合進入器官細胞,包括神經系統、呼吸道、心血管、腸胃道都可能受到病毒的侵襲及破壞,造成後遺症的發生。

 

Omicron病毒的侵襲,屬於傳統中醫學「瘟病」的範疇。

急性期誘發的免疫反應,中醫稱之為正邪相爭,常會化火引起喉嚨痛、發燒等現象,此時用清冠一號等配方清熱解毒,可以有效迅速緩解症狀,減少病毒侵入及複製。然而,急性期緩解後,如何清理戰場,才是需要下功夫的地方

解隔離後,大部份患者身上仍帶有少量病毒和輕微發炎,也就是中醫所提到的「餘邪未盡」,因而出現許多像疲倦、乾咳、喉嚨癢、皮膚癢、便秘腹瀉;嚴重的則會有腦霧、心悸胸悶、活動喘促等症狀。

 

多數患者身體狀況尚可,邪氣入侵不深,藉由藥物(例如:柴胡桂枝湯)的輔助,可以將其由表透出,迅速緩解症狀。

若是原本體質較弱,或是有慢性疾病的患者,感染初期免疫反應不強,症狀輕微,反而在解隔離後症狀加重,持續不癒,表示病毒邪氣已侵入較深的臟腑。

臨床上常觀察到,脾胃與肺部對於水分的代謝出現異常,造成很多患者反映喉嚨有東西卡住,時不時咳一下,排便軟散,這些都是痰濕停滯在臟腑引起的症狀,常用二陳湯、平胃散的加減方來處理這個核心問題。

當然,有很多需要再微調的地方,比方說,若是體質偏熱容易上火的患者,發炎反應會特別明顯,身體的津液容易被燒乾,出現乾咳痰不易出、便秘等症狀,此時除了化痰外,像麥門冬湯、天門冬等補水滋潤的藥物就需要加入,才能更好地發揮治療效果。

有一些患者,平常體質虛弱,感染後耗盡了身體的能量,心肺氣特別虛弱,胸悶氣短,疲倦欲眠,適時地加入黃耆、黨參、當歸等補氣血的藥也會有很大的助益。

 

新冠的後遺症根據各人體質不同,種類繁多,需要盡早處理,中醫藥的介入,可以祛除病邪,提升臟腑的功能,對於想盡快恢復日常生活的患者,是一個很棒的選擇!

推薦醫師

其他相關文章
防疫專區
...

行走的肺炎 - 黴漿菌感染

承恩大橋中醫診所 陳靖允醫師 「醫師,我和小孩已經咳嗽快一個月了,怎麼都不會好?」 近日氣候變化大,加上口罩解禁的人數越來越多,各種病毒細菌感染紛紛出籠,呼吸道的症狀尤其明顯!其中特別是黴漿菌的感染,容易反覆出現症狀,帶來困擾! 黴漿菌是目前發現最小並且能自行繁殖的病原體,傳染力很強,主要經由唾液飛沫進行傳染,臨床常見全家輪流感染發病,只要和患者近距離接觸,就有60%-90%的感染機率。 而且感染後並沒有免疫保護能力,之後還可以發生重覆感染。 症狀從咽炎、氣管炎到肺炎都會出現。和一般印象不同,感染在肺部時,即使X光檢查看起來很嚴重,病人仍能行動自如,所以又被稱為「行走的肺炎」! 這個特點也反應在臨床的表現上,反覆久咳、乾咳痰不易出是最常見的症狀,患者的肺部脈象常有出現類似水飲的滑黏感,而非一般乾咳無痰的細澀數脈,這表示痰飲可能黏著在肺泡或細支氣管,因而較不易咳出,造成類似燥咳的假象,干擾臨床判斷。 因此在治療時常需用小柴胡湯搭配五苓散解核心的病機,當然可以適時的加入透邪的蟬蛻、僵蠶;潤肺的桔梗、蘆根、杏仁;化痰的栝蔞實、蘇子;益氣養陰的黃耆、北沙參等藥,可以讓邪氣透發更順暢,達到復原的目標! 治療的過程中,避免生冷或過度甜膩的飲食,有助於飲邪的排除。 後續的調養更可以讓身體恢復平衡的狀態,提升對於病原體的免疫能力。 推薦醫師 陳靖允 醫師

發佈日期03 1月, 2024
防疫專區
...

【清冠一號門診|清冠一號哪裡買?】承恩中醫持續為您提供清冠一號!

隨著疫情再度升溫,我們診所持續提供中藥清冠一號(清冠一號科學中藥),為大家在呼吸道健康、防疫調理與康復期支持上,提供中醫專業的照護選擇。 清冠一號為國家中醫藥研究所於疫情期間開發的複方中藥,經衛福部核准使用,廣泛應用於新冠病毒感染相關症狀的改善與調理。具體效用包括: 緩解發燒、咳嗽、喉嚨痛等症狀 改善呼吸道不適 幫助身體調整體質、提升免疫力  溫馨提醒:清冠一號為處方用藥,需由合格中醫師評估體質與症狀後開立,請勿自行購買或服用。 如有需求,歡迎來電預約診療或洽詢相關資訊,我們將繼續秉持專業與關懷的態度,為您的健康把關。  立即預約看診  【承恩總院】 LINE線上預約: @551eitcl 電話: 06-2202022 【承恩大橋】 LINE線上預約: @529kvsjo 電話: 06-3022000 【承恩和緯】 LINE線上預約: @338inecg 電話: 06-2823222 清冠一號常見Q&A ♦ 小孩子服用清冠一號的劑量?  小孩子可以服用清冠一號,劑量需「依體重調整」,請由醫師診斷說明。 ♦ 服用清冠一號,出現了腹瀉,該如何處理? 若正在飲用水果、冷飲(如:冰牛奶、冰咖啡、冰紅茶)、冰品...等性質屬於寒涼的飲食,都需要先暫停。 以溫熱的開水送服「清冠一號」餐後服用。 服用完清冠一號,可以沖或泡個熱水澡,讓身體微微出汗。 若經過以上作法,仍有腹瀉情況,請諮詢醫師。 ♦ 清冠一號的藥材有哪一些?有什麼功效呢? 當人體在感染了新冠病毒後,會需要加強防護以減少病毒入侵、消滅已入侵的病毒、祛除發炎理產物,還需要注意體能的維護,當這些作用都兼顧之後,才利於痊癒。 「清冠一號」權共有十味藥材,分別是:魚腥草、板藍根、黃苓、桑葉、薄荷、荊芥、防風、全瓜簍、厚朴與炙甘草。其功效即是順應痊癒條件來進行組合配伍,可分為四大類: 抗病毒:魚腥草、板藍根、黃苓 增加呼吸道防護、減少病毒入侵:桑葉、薄荷、荊芥、防風 祛除病理產物(如:發炎液、痰液):全瓜簍、厚朴 調節其他各味藥物、維護體能:炙甘草 ♦ 服用清冠一號,可以同時服用西藥嗎? 中藥與西藥的作用機轉不同,為了避免在胃酸的作用下,產生中西藥的化學反應,請將清冠一號與西藥間隔一小時服用(可在西藥服用前或後一小時服用清冠一號);兩者都有服用,並不會造成藥劑過量的危險。若能由醫師針對身體狀況與所有西藥,再做實際調整,會更為完善。 ♦ 肝功能異常,是否可以服用清冠一號? 清冠一號中的藥物,在目前醫學文獻中,對於肝功能均沒有副作用;其中的黃芩、桑葉、薄荷有幫助肝臟機能修復的作用。因此肝功能異常的患者,是可以服用清冠一號的。 目前,常使用來協助肝臟解毒作用的西藥為Silymarin,若同時服用西藥(降血脂藥、治B、C肝炎病毒藥物),請記得與中藥(清冠一號)間隔一小時以上。 提醒:肝功能異常有許多原因,應該先找到原因之後,再來治療,而非盲目地服用藥物;更重要的是,需要清淡的飲食與充份的休息,讓肝功能得到自然修復。 ♦ 一定要新冠肺炎,才能夠使用「臺灣清冠一號」嗎? 不一定。「臺灣清冠一號」核准的適應症為「外感時疫」,傳統中醫學所說的「外感時疫」,即是現在的「流行性傳染性疾病」,「新冠肺炎」即為外感時疫之一種。只要中醫師診斷民眾的症狀,符合「流行性傳染性疾病」,就可以開立處方,不一定要等到民眾確診新冠肺炎後才能開立清冠一號。 但是,基於新冠肺炎的治療資源與藥物有限,為了能充分運用到需要的民眾身上,還是希望中醫師在仔細診察後,再開立清冠一號的處方。若國內疫情攀升,「清冠一號」需求大於供應時,則「清冠一號」應優先供應確診者在治療期間使用。 ♦ 想請問清冠一號可以用在一般感冒時飲用嗎? 不建議;因為感冒的種類與樣態也有不同,可直接諮詢專業中醫師,就患者實際的症狀表現,再決定是否可服用清冠一號。 觀看更多清冠一號Q&A

發佈日期26 5月, 2025
防疫專區
...

什麼是腸病毒?從西醫與中醫角度看腸病毒

承恩和緯中醫診所  李長鴻中醫師 腸病毒(Enterovirus)是一群病毒的統稱,包括克沙奇病毒(Coxsackie virus)、伊科病毒(Echovirus)及腸病毒71型(EV71)等。它主要透過飛沫、糞口途徑傳染,好發於5歲以下幼兒,特別在春末至夏季高峰期。  初期症狀  ▪︎ 輕微發燒   ▪︎ 食慾不振 ▪︎ 疲倦嗜睡   ▪︎ 喉嚨痛  典型臨床表現  ▪︎ 手足口病:手掌、腳掌、膝蓋、臀部等部位出現紅疹或水泡。 ▪︎ 口腔潰瘍:位於舌頭、頰黏膜、口腔後側,造成吞嚥困難與拒食。 ▪︎ 疱疹性咽峽炎:咽喉紅腫疼痛,有小水泡。 ▪︎ 有些個案還會出現嘔吐、腹瀉、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狀。  可能併發症  ▪︎ 腦炎、腦膜炎(尤其腸病毒71型) ▪︎ 口肺水腫、心肌炎 ▪︎ 急性無力性麻痺(類似小兒麻痺症狀) ⛧ 就醫警訊 ⛧  若孩子出現以下症狀,應立即送醫 ‼︎ ⛧ 持續高燒超過48小時 ⛧ 精神不佳、嗜睡、手腳冰冷 ⛧ 嘔吐、抽搐、呼吸急促 ⛧ 肢體無力、步態不穩  西醫診斷與處理方式  以臨床症狀為主,可透過PCR檢測確認病毒型別。 目前尚無特效藥,治療以支持療法為主:退燒、補水、舒緩疼痛、預防併發症為原則。  中醫的觀點與角色  中醫將腸病毒視為「時邪、溫病」的一種,病機常見「 濕熱內蘊、熱毒熾盛、氣陰兩傷 」等,依體質與病程辨證論治。不僅能幫助退燒與改善口破疹癢,也能調整孩子體質、預防反覆感染。 ⛧ 中醫醫案分享 ⛧ 小宇,3歲男童,發燒兩日、食慾不振、口腔潰瘍明顯、手掌紅疹。診視舌紅苔黃膩、脈滑數,辨為「濕熱內蘊型」。以銀翹散合導赤散加味,退燒後第二天口腔潰瘍縮小、能進食,第三天疹子漸淡,症狀大幅緩解,家長滿意度高。 ・中藥方請由中醫師診斷後開立處方治療 【 中醫如何分型腸病毒?從體質與病機看見關鍵 】 中醫治療腸病毒,講求「辨證論治」,也就是依據每位孩子的體質、發病階段、主要症狀來判斷病機,再做個別化調理。以下是臨床常見的四大證型,各有其形成原因與治療重點。 濕熱內蘊型(腸病毒初期最常見) 這是腸病毒最常見的初期表現。病毒入侵之後,正值夏季暑濕之氣旺盛,外濕侵襲體內,加上孩子脾胃功能尚未成熟,濕氣容易停留不化,鬱而化熱。 ▪︎ 表現為:發燒、出疹、口破、舌紅苔黃膩、大便黏膩不爽⋯等症狀。 ▪︎ 這類型的孩子體內有熱、有濕,常常同時出現皮膚與消化道症狀。 熱毒熾盛型(病情較急劇者) 若體內正氣不足,或感染的是較強毒性的腸病毒71型,可能迅速發展為高熱、喉腫口破、煩躁不安、舌質紅絳等表現。 這表示體內已經積聚大量毒邪,並快速傷津耗液。此時需 ⛧ 特別留意中樞神經系統併發症的風險。 氣陰兩傷型(恢復期常見) 當孩子經過一段高熱、嘔吐或腹瀉後,體內正氣、津液受損,常出現倦怠、口乾、食慾不振、舌紅少苔等氣陰兩虛的表現。 這階段雖然急性發燒已過,但恢復期若未適當調養,容易拖延康復或留下體虛體質。 脾虛濕困型(反覆感染體質) 有些孩子平時體質偏虛,容易反覆感冒、感染病毒。這類型的孩子常見面色萎黃、食慾差、大便偏軟、舌苔白膩,顯示脾胃功能不足,濕氣內生。 脾虛難以運化水濕,成為病毒留連的「溫床」,導致容易反覆感染,甚至症狀不明顯但持續低燒、精神差。 【 中醫怎麼治療腸病毒?從清熱解毒到體質調養 】 中醫治療腸病毒,強調「辨證施治、內外兼顧」,不只針對發燒、疹子、口破等表徵,更著眼於孩子的體質、免疫力與康復過程。以下為四大治療面向:  針灸治療  疏風解表、清熱解毒  對於腸病毒的急性期與恢復期,針灸能夠幫助調節免疫功能、退熱止痛、穩定神經系統。 尤其在病童不適合大量服藥的情況下,針灸可做為安全、有效的輔助治療。  常用穴位  ▪︎ 合谷、大椎、曲池:清熱解表、退熱 ▪︎ 足三里、脾俞:健脾化濕、增強免疫。 ▪︎ 外關、內關:調節體溫、穩定自律神經。  治療頻率  ▪︎ 急性期:每週3-5次,有需要者每日一次。 ▪︎ 康復期:每週1-2次,調整體質、預防復發。  中藥治療  依證加減,調整體內環境  根據不同證型選用中藥,是中醫治療腸病毒的核心: ▪︎ 濕熱內蘊型:可選用銀翹散合導赤散加減,針對發燒、口破、疹子等症狀。 ▪︎ 熱毒熾盛型:使用黃連解毒湯、普濟消毒飲等,針對高熱、喉腫、舌紅絳等。 ▪︎ 氣陰兩傷型:使用生脈散、沙參麥冬湯,補氣養陰、助康復。 ▪︎ 脾虛濕困型:選用參苓白朮散、補中益氣湯,改善食慾差、易反覆感染的體質。 ・中藥方請由中醫師診斷後開立處方治療  灸療治療  扶正祛邪、調養脾胃 對於腸病毒康復期與體虛型孩子,艾灸是一種安全、無侵入性的方法,能提升孩子自身免疫力、改善腸胃功能、減少反覆感染機率。  適用階段  ▪︎ 急性期後,進入體虛、食慾差、易疲倦、手腳冰冷、腹瀉或便溏階段時特別適合。  常用灸位  ▪︎ 足三里、中脘、氣海、關元:健脾和胃、補氣固表、助陽益腎。  灸療方式  ▪︎ 一般以艾條灸為主,每次15~20分鐘,每週2~3次為宜,由專業中醫師操作或教導家長在家安全施灸。 ▪︎ 優點:兒童多能接受、操作溫和,尤其適合不敢針、不方便服藥的孩子使用。  治療週期  急性處理+調理體質 中醫治療可分兩階段: ▪︎ 急性期(3~7天):以清熱解毒、退燒止痛為主。 ▪︎ 康復期/調理期(2~4週):強化脾胃功能、調整免疫力、預防復發。 ꕤ  針灸  ꕤ  灸療  ꕤ  中藥  併用效果較佳,需依實際病況彈性調整治療次數與時間。  日常飲食與保健  讓身體回歸平衡  飲食建議  ▪︎ 急性期:以流質、半流質為主,如白米粥、蓮子粥、紅蘿蔔湯等,避免辛辣、油炸與甜食。 ▪︎ 康復期:可加入山藥、小米、薏仁等健脾補氣食材,協助體力恢復。  生活保健  ▪︎ 保持良好作息,避免過度活動與日曬。 ▪︎ 室內通風、手部清潔,預防交叉感染。 ▪︎ 熱退後仍需觀察3~5天,避免太快恢復上學或群聚活動。 【 家長常問的5個腸病毒問題 Q&A 】  1. 腸病毒的潛伏期多久? 腸病毒的潛伏期大約是3到7天。在此期間孩子可能沒有明顯症狀,但已具有傳染力,尤其在發病前1~2天與發病後1週內最容易傳染給他人。  2. 康復通常需要多久? 多數腸病毒屬於自限性疾病,輕症約5~7天可恢復,但若有口腔潰瘍、水泡,完全癒合可能需10天左右。中醫介入治療可縮短病程、減少併發症與後遺虛症,如:食慾不振、疲倦等。  3. 康復後會不會復發? 同一型腸病毒感染過後會產生抗體,但不同型別的腸病毒超過60種,因此可能「不同型別再次感染」。此外,若孩子體質虛弱、脾胃功能差,也可能在恢復期反覆低燒或復發類似症狀。這時候中醫的體質調理可以有效預防「舊病未癒、新病再來」。  4. 傳染期多久?什麼時候可以返校? 腸病毒具高度傳染性,發病後7天內傳染力最強,糞便中病毒可持續排出達3~8週。  台灣衛福部建議  ▪︎ 發病後至少在家休息7日。 ▪︎ 無發燒、無口破水泡、精神狀況恢復良好。 ▪︎ 校前務必與老師/園方溝通,遵守各校防疫規定。  5. 飲食上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嗎? ▪︎ 急性期:避免燥熱食物,如:油炸、麻辣、甜食、堅硬難咀嚼的食物,以免刺激口破。 ▪︎ 康復期:鼓勵溫和補益、清淡易消化的飲食,如:山藥粥、紅棗湯、小米粥等。 ▪︎ 避免讓孩子過早吃冰、喝冷飲,以免導致脾胃虛寒,增加復發風險。 如果您有孩子曾經反覆感染腸病毒、康復後仍感疲倦或食慾差,中醫調理不僅能緩解症狀,也能從根本調整體質,提升抵抗力。 推薦醫師 李長鴻 醫師

發佈日期20 6月, 2025
防疫專區
...

換季慎防流感新冠 中醫調養打好底子

承恩和緯中醫診所  莊嘉豪中醫師 近期隨著天氣變化,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再度升溫,流感也同時大流行,診間出現大量咳嗽、喉嚨痛、流鼻水的病患,不少人甚至合併發燒、全身痠痛等症狀。面對這波病毒性呼吸道感染高峰,我們必須提高警覺,隨時做好 ⛧ 勤洗手、戴口罩 等自我保護防範措施。 目前在西醫的治療上,針對病毒型感冒多為對症處理,例如使用退燒藥、止咳藥、抗組織胺等方式來緩解不適。唯有確定是流感或新冠病毒,才會視情況給予抗病毒藥物。 但病毒性的感冒多半需要靠自身免疫系統清除病毒,因此「調養身體、提升免疫」才是根本之道,而這也是中醫的強項。 中醫認為外感疾病多由風寒、風熱入侵,加上正氣不足無法排邪。治療上不只是讓患者「比較舒服」,更注重加強元氣、協助排邪,幫助身體更快痊癒、減少後續咳嗽遷延或虛弱易病的狀況。 許多患者在接受 ꕤ 中藥與針灸治療 後,不僅恢復更快,整體體質也更加穩固。  在這段呼吸道疾病高峰期,提醒大家要注意以下幾點 : 勤洗手、盡量減少摸眼口鼻。 出入診所、捷運、賣場等共同空間,務必配戴口罩。 有感冒症狀應盡快就醫,避免傳染他人。 面對病毒威脅,中西醫各有治療專長,但中醫在這場防疫戰中,絕對能成為大家身體健康的堅強後盾! 本文章刊登於中華日報 台南市中醫師公會專欄 推薦醫師 莊嘉豪 醫師

發佈日期05 6月, 2025
防疫專區
...

新冠後遺頭痛

承恩大橋中醫診所  林芳華中醫師  為什麼新冠感染會頭痛?  新冠感染後造成頭痛的機制仍未明,推測可能原因如下: 殘存的病毒破壞血腦障壁(BBB),造成腦部神經發炎反應,影響痛覺傳遞。 過度活化的免疫系統造成相關的細胞組織發炎,影響神經傳遞。 微血管內皮細胞被破壞,而造成組織進一步缺氧並惡化後續發炎反應。 腸道腸內菌失調(Gut dysbiosis),傳遞發炎訊號到大腦,影響痛覺處理。  哪些人容易有新冠後遺頭痛?  ▪︎ 有慢性頭痛病史的人 ▪︎ 女性新冠後遺頭痛的比例高於男性 ▪︎ 急性期出現高燒、全身痛、強烈頭痛者 ▪︎ 原本有焦慮、憂鬱、睡眠障礙、慢性疼痛的人  新冠感染不同階段的頭痛特徵   感染急性期  壓迫性或搏動性頭痛,疼痛較劇烈。  後新冠期  低強度但反覆性的頭痛,鈍痛、壓迫、緊束感,有時半側搏動性伴隨眩光、噁心,通常非劇痛。此時期的頭痛特徵有幾乎每天發作,對一般止痛藥反應不佳,並常伴隨有頭暈、失眠、疲倦感、注意力不集中、憂鬱、焦慮、嗅味覺喪失等,可持續數週到數月。  西醫觀點  西醫處理新冠頭痛治療方向,重在「解剖生理」,從炎症、血管張力、自律神經紊亂及神經傳導問題著手,處方以止痛、抗炎、神經調控為主。 【 中醫觀點 】 新冠病毒感染屬於「疫邪」範疇, 重在「辨證論治」,辨別頭痛是屬於風、熱、痰、瘀、虛等不同層次,強調 ꕤ 疏通氣血、調和臟腑。 中醫常見證型:  疫毒犯表  ▪︎ 主症有發熱、頭痛、咽乾 ▪︎ 治療宜疏風清熱、宣肺解表  濕熱上擾 ▪︎ 主症有頭脹重悶、胸悶、舌苔黃膩 ▪︎ 以清熱化濕治療  肝陽上亢 ▪︎ 主症有偏側頭痛、煩躁易怒 ▪︎ 以平肝潛陽治療  氣陰兩虛 ▪︎ 主症有頭暈頭痛、倦怠健忘 ▪︎ 以益氣養陰治療  痰濁阻絡 ▪︎ 主症有頭重如裹、痰多 ▪︎ 以化痰通竅治療  氣滯血瘀 ▪︎ 頭痛固定、刺痛,多於夜間或疲倦後加重,舌質紫黯、有瘀斑或瘀點 ▪︎ 以活血化瘀,行氣止痛治療  腎精不足 ▪︎ 頭昏沉、腰膝痠軟、耳鳴、記憶差 ▪︎ 以補腎填精,濡養腦髓治療    針 灸  常用穴位:風池、百會、印堂、足三里、合谷、太衝。  風池  ▪︎ 位置:在頭後部,枕骨下,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之間凹陷處 ▪︎ 功能:清熱熄風,緩解頸部緊張,疫毒、腦霧型或偏頭痛常用  百會  ▪︎ 位置:頭頂正中,雙耳尖直上交會點 ▪︎ 功能:升陽開竅,醒腦止痛,適合慢性或腦霧型頭痛  印堂  ▪︎ 位置:兩眉之間 ▪︎ 功能:安神定志、鎮靜止痛,適合腦霧型頭痛  足三里  ▪︎ 位置:找到髕骨(膝蓋骨),從髕骨下緣往下量,用四指並攏(食指~小指),再向脛骨(小腿前面的硬骨)旁外側一橫指寬處 ▪︎ 功能:補氣升清、健脾益腦,適合疲倦無力兼頭痛者  合谷  ▪︎ 位置:手背第1、2掌骨間(虎口),第2掌骨橈側的中點處 ▪︎ 功能:提高頭部血液循環,短期有效止痛  太衝  ▪︎ 位置:足背第一、第二蹠骨結合處 ▪︎ 功能:平肝潛陽,適合肝陽上亢偏側頭痛或壓力型頭痛 ꕤ 以上穴位,根據不同頭痛類型,每點每次按壓 1~2 分鐘,每天可重複 2~3 次,力度稍微感覺酸脹即可,有輕微不適時則減力或停止。  治療建議  中醫治療新冠頭痛 ꕤ 針藥並用, ꕤ 中藥調理 配合 ꕤ 每週2~3次針灸 ,約4~6週為一療程評估療效,療程長短會因個別體質及病程長短的差異而有所不同。  日常生活護理   規律作息 :每日固定睡眠時間(晚上10~11點前入睡),避免熬夜。  運動放鬆 :每日溫和散步、太極、八段錦,改善氣血循環。  紓壓療法 :靜坐、呼吸練習。  飲食均衡 :宜清淡飲食,保持腸胃通暢,避免暴飲暴食、辛辣油膩、精緻甜食(蛋糕、糖果)、冷飲、冰品、咖啡因過量。 ‼︎ 若頭痛合併以下情形要儘快就醫 ‼︎ ⛧ 頭痛劇烈突發如雷擊 ⛧ 合併持續高燒,頸部僵硬 ⛧ 意識改變(嗜睡、混亂、反應變慢) ⛧ 半邊無力,眼臉歪斜,看東西有重影,走路不穩 新冠(COVID-19)感染後出現的頭痛,無論在急性期或康復後階段,推測可能與神經炎症、免疫失調、腦血管功能障礙相關。中醫從辨證論治出發,依據病人體質差異,結合中藥內服及針灸治療,透過調節神經-免疫-內分泌的整體治療方式,可有效改善新冠感染後造成頭痛、疲勞、失眠、憂鬱或焦慮等症狀。 推薦醫師 林芳華 醫師 陳靖允 醫師 李侑修 醫師 張祐甄 醫師 陳苡涵 醫師 周子雅 醫師 程瀠萱 醫師 朱恩立 醫師 楊政勳 醫師 李彥禛 醫師 吳孟穎 醫師 顏士展 醫師 莊嘉豪 醫師 李長鴻 醫師 施穎 醫師 許芳綺 醫師 莊佩蓁 醫師 張永慶 醫師 鄭達駿 醫師

發佈日期10 7月, 2025
防疫專區
...

什麼?這些疑難雜症可能是長新冠後遺症

承恩大橋中醫診所 李侑修醫師 一般大眾對於新冠肺炎的痊癒與否,都聚焦在呼吸道症狀的有無。 其實不然,現代醫學研究指出,新冠病毒會侵犯人體內含有ACE2、CTSL與TMPRSS2受體的器官,其中包含肺臟、心臟、迴腸、眼睛、肝臟、胰臟、膀胱、腎臟、腦部、攝護腺與睪丸、胎盤(如下圖)。 言下之意,新冠病毒可能潛伏在肺臟以外的其它器官裡。 從中醫觀點來看,《內經》云:「邪之所湊,其氣必虛」,而臟腑的虛損會讓邪氣更易入侵,進一步新冠病毒潛伏其中,臨床透過問診與把脈位點得知人體全息,判斷病毒潛伏的器官。 從2019年新冠病毒開始流行累積的門診經驗中,常聽到月經期間確診後造成經期紊亂的女性。其他醫學研究指出,部分男性在確診新冠後會造成憂鬱與性功能低下。 門診有些患者自述四年來快篩陰性未確診過新冠的患者,主訴失眠與精神不佳,把脈腦部濕黏滯,透過開立祛濕中藥,服用一周後失眠改善,經匹茲堡睡眠品質評估量表(PSQI),後測與前測分數有進步,進一步治療至痊癒。   個人比較特殊的案例: 患者於去年首次確診新冠後視力開始模糊,二確後模糊加重,一年多來至眼科透過現代儀器檢查均未發現異常,經治療未改善而至本院就診,把脈濕黏滯熱,判斷為新冠病毒潛伏體內波及眼睛。 開立祛濕熱中藥(甘露消毒丹與木防己湯加減)搭配防疫飲藥液包 輔以眼針治療 經兩周共四次的治療後患者眼睛霧感明顯改善,目前持續治療數月後清晰度已恢復8成,後續治療眼睛乾澀的情形。   新冠病毒屬於中醫邪氣中的「濕邪」範疇,而「濕性纏綿」就是它流行四年多的原因 中醫治療透過服用科學中藥祛濕與搭配防疫飲提升免疫力 而長新冠後遺症治療通常治療2-3個月可痊癒,而痊癒的關鍵在於患者生活習慣的調整。 養成喝溫水的習慣 避免食用濕氣重的水果 戒除喝低於體溫的常溫水及飲料(常溫與冰的都需避免) 以上三點可避免體內濕氣增加,加速長新冠的康復及避免復發。 *註:本院防疫飲並非清冠一號,本院防疫飲可於確診前、中、後可服用。   推薦醫師 李侑修 醫師 陳靖允 醫師

發佈日期26 12月,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