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背痛 (Low back pain)
承恩中醫診所 楊政勳醫師 下背痛是一種常見的痠痛症狀,平時會被統稱為腰痛,常見的疼痛範圍會從第一腰椎到第五腰椎,是由多重病因引起,並非單一病因,最大宗是因肌肉拉傷所引起,但也會有骨骼、神經,及其他原因所引起的下背痛,需要透過醫師診斷。 【 急性下背痛及慢性下背痛 】 一般將下背痛以發生的時間長短分為急性下背痛及慢性下背痛,發生時間在三個月內的為急性下背痛,發生時間已經超過三個月的為慢性下背痛。 急性下背痛常見的原因有搬重物引起的腰部扭傷、撞擊引起的腰部挫傷,以及工作引起的肌肉緊繃等。 慢性下背痛則會見於椎間盤突出、腰椎滑脫、骨質疏鬆引起的壓迫性骨折、僵直性脊椎炎,甚至還有其他非肌肉骨骼引起的腰痛,例如:腎泌尿道結石、骨盆腔發炎、腫瘤、結核菌感染。 【 常見的下背痛原因 】 因持續的工作勞損、姿勢不良,引起腰部肌肉僵硬緊繃,更甚者會導致椎間盤突出,而出現麻脹的神經症狀,或是固定姿勢過久,突然一個劇烈動作,導致腰椎小面關節錯位,引起周圍韌帶的發炎,而動彈不得。 臨床上也會遇到一部分患者因為髂骨、薦椎的錯位,牽拉到髂腰韌帶、薦髂關節、腰方肌等周圍的組織,而引起下背痛。 通常結構因素引起的腰痛約佔97% 下背組織的扭傷、拉傷、挫傷 腰椎椎間盤突出、椎間狹窄壓迫 腰椎小面關節錯位、發炎 腰椎滑脫 骨質疏鬆引起的壓迫性骨折 非結構性腰痛,約佔1-2% 免疫系統攻擊引起的僵直性脊椎炎-會有晨間僵硬 癌症引起的骨轉移 結核菌侵犯到骨頭 帶狀皰疹 臟器引起的腰痛,約佔1-2% 腎結石 腎盂腎炎 骨盆腔疾病 膽囊疾病 胰臟疾病 【 下背痛的治療 】 以 常見的結構性腰痛 來說: 針 灸 一部分的患者是因為肌肉僵硬緊繃引起的長期腰痛,因此我們可以透過 ꕤ 針灸 來放鬆局部的肌群、筋膜,例如:針刺腎俞、大腸俞、氣海俞、命門、腰陽關、華佗夾脊,除此之外,一些遠處的穴道,像是委中穴、承山穴、腰痛點,也都能放鬆腰部肌群,緩解腰部的不適。 整復手法 若是因為骨頭、關節面的錯位,會透過 ꕤ 整復手法 去調整骨頭回到正位,緩解局部關節的壓力,及放鬆因錯位造成的肌肉、韌帶緊繃,常見的有髂骨錯位造成的髂腰韌帶、腰大肌緊繃疼痛、薦髂關節錯位引起的薦髂關節炎。 中 藥 同時,也會建議患者 ꕤ 服用中藥 來治療下背痛,以中醫理論來說,慢性的下背痛患者多有腎氣虛弱的問題,因此可以服用濟生腎氣丸、杜仲、續斷、桑寄生、狗脊等藥物來固腰腎。 除此之外,有一類型的下背痛患者,會因為天氣、季節的變換,而引起腰部痠痛,或是腰痛加劇,這類患者多是受到風、寒、濕等外邪侵襲,外邪受到外界氣溫、濕度變化而加重症狀,因此可以服用獨活寄生湯、羌活勝濕湯等來祛除風寒濕邪。 若是因為骨質較弱造成的壓迫,可以使用補骨脂、骨碎補、龜板等藥物來補骨頭,還可以合上一些活血化瘀、放鬆肌肉的藥物,但 ⛧ 鑑別診斷的工作還是要交給醫師,切勿自行隨便服用藥物,以免耽誤病情喔! 【 下背痛的衛教 】 日常生活中應注意自身姿勢,彎腰駝背、翹腳、站三七步容易讓髂骨錯位,或是讓腰部承受過多壓力。 坐沙發時不能坐太深,也不能坐太矮的凳子,會加重腰部的負擔。 搬重物時應蹲下搬,透過臀部、下肢的力量,將重物搬起,而非彎腰去搬,這樣的搬法會容易閃到腰,甚至會讓腰部承受過多壓力,長期下來可能會引發椎間盤突出。 勿長時間久坐,長時間久坐會導致大腿、髂骨前側的肌群過於緊繃,腹部及核心肌群無力,進而導致骨盆前傾,引起腰痛。 平時適度訓練自身的核心肌群來保護脊柱,讓腰部能更有力、軀幹更穩定,常見的核心運動有:棒式、側棒式、死蟲式、捲腹等。 長期因為工作導致腰部緊繃的患者,可以透過瑜伽的貓牛式,或是平躺時左右旋轉下半身軀幹來達到放鬆腰部的效果。 推薦醫師 楊政勳 醫師 朱恩立 醫師 陳靖允 醫師 李侑修 醫師 張祐甄 醫師 林芳華 醫師 周子雅 醫師 程瀠萱 醫師 顏士展 醫師 李長鴻 醫師 施穎 醫師 許芳綺 醫師 莊嘉豪 醫師 莊佩蓁 醫師 張永慶 醫師 鄭達駿 醫師